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25 0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4篇

第1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2008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在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面前,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形成的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凝聚力。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会议强调,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好的体制环境;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会议认为,中央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会议强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讲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要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
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
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搞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要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引导结构调整。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二、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要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及时采取调控和引导措施,确保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市场稳定。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要完整、准确、严格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出现的新情况,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必须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一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继续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二是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三是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综合承载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极。四是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梯度转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出台分类调控的区域政策。

    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最好办法。要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相协调的机制,改善金融结构和服务,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垄断行业分类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增加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指出,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继续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核心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要切实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努力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工作具体部署上,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难题,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纪律,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会议强调,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薄熙来、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李建国、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曹建明、廖晖、杜青林、陈奎元、钱运录、万钢和徐匡迪,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第2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新华社北京2000年11月30日电(人民日报记者王彦田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出席了会议。

    中共中央***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2000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国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出口。这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加快,社会需求进一步回升;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些明显的变化,标志着我们已经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扭转了近两年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人口、资源、环境和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研究党建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三讲”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力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作出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正确的、有效的;
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决的、得力的。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最基本的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党要认真总结和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的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

    会议认为,2001年的经济工作,总体上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从国际形势看,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只要把握得当,发挥比较优势,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一个有利的发展地位是可能的。我国经济运行势头良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可能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国民经济正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成功地治理通货膨胀和有效地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尤其重要的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集中全党智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至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大措施,统一了全党意志,明确了前进方向。

    会议指出,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年。

    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国内市场广阔,这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质上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主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也需要继续增加投入。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和社会投资增长,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加更多领域的开发和建设。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系统要切实加强监督,严格法纪,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全面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的各项金融信贷措施。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二、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一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三、加快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明年要迈出大的步伐,有新的起色。结构调整必须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以企业为主体。要努力扩大改革和脱困成果,坚韧不拔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引入竞争,增强活力。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落实保值增值责任。抓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上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为企业改革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大力开发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东部、中部发展与西部开发的关系。“十五”期间要办几件大事,抓好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建设。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在水资源、能源、交通等方面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网络干线等基础设施,要抓紧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高度重视。

    四、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企业经营机制、经济运行规则和环境等,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要扎扎实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加快机制转换和结构升级,努力提高竞争能力。要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抓紧培养一大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必须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要努力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五、注意关心和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多渠道扩大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努力扩大就业门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明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关心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人民生活放在优先位置,绝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顾条件,盲目攀比,搞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培养和吸引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特别是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努力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会议从十个方面具体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
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六、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七、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八、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九、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培养;
十、切实加强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会议强调,明年,我们将按照五中全会规划的蓝图,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央要求,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揽全局、把握重点,狠抓落实、乘势前进。实现这些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努力提高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一是要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努力掌握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增强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经济工作重大关系的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始终注意保持社会稳定。完成明年和“十五”期间的各项任务,稳定是前提。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与群众同甘共苦。要深入基层,主动排查各种矛盾和隐患。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今后五年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明年的各项任务也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真抓实干,加强具体指导,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现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危害很大。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检查一下这方面的突出问题,下决心使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工作有一个新的气象。当前特别要重视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把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起来,为完成我们的各项任务而团结奋斗。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丁关根、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曾庆红、吴仪、邹家华、彭珮云、周光召、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王兆国、宋健和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王克、王瑞林、曹刚川、郭伯雄、徐才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各总部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3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观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默认分类 2021-12-12 20:50 阅读18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完毕,提出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一、进步宏观调控程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二、加大经济构造调整力度,进步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
三、夯实“三农〞开展根底,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开展动力和活力;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这六项任务的内涵非常丰富,核心目的当然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一贯的主基调保持一致,继续强调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安康开展。但市场参与各微观主体,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是中央在下一个经济开展决定一切的结论——即每个微观主体,要把自己参与来年国民经济的详细运行,和中央的宏观战略任务严密地联络起来,要动态、辩证和全面地看即将到来的2021年,尤其要把2021这个新来年的中国,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其新的意味。
2021年是中国经济开展非常关键的年度。泛泛地看,当然它和任何一个年度一样,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尤其国际经济气候的变化,使得2021这个来年对中国,对世界而言,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时间窗口作用。
首先,2021年可以更好地检阅中国在2021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宏观政策终究能打多少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从经济政策制定到执行是有一定过程的。2021年释放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是否还处在有积极效果的状态中?是否需要连续,以及怎么连续等等问题,不仅中国举国关心,也是全球瞩目的。而这些政策的有效性释放,在2021年必然会比2021年更为明晰和全面。
比方饱受争议的今年初下达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四万亿元投资,以及各项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累积效果,和各种大规模投资的施行进程,比之 2021年尚处在理论阶段和半理论阶段的经济运行,在2021这个新来年,会有各种各样的现实结果——或好于预期、或忧于预期、或出乎意料收获惊人、或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因此,中央把“进步宏观调控程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作为第一项主要任务,目的是很明晰的,就是针对在2021年这个格外不同的年份,施行的格外不同的政策。而这些政策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处理宏观经济的最高战略和最高程度,也代表着中国人应对经济运行波动的最高战略和最高程度,也为世界提供了处理经济波动的中国新思维。
所以此项任务的方向不难理解,主要有三点内容:一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调整经济构造、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固和增强经济上升向好势头〞;
二是各项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有连续性,要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施行的力度、节奏、重点。三是突出财政政策施行重点。而何为财政政策的重点,可用民生二字总结。
其次,2021这个新来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规划〞也将随之展开。也就是说在2021年这个时间窗口中,我们不仅面对怎么检阅特殊的2021,也将面对将来的五年如何开展。而
中国的经济日益庞大,在国际的地位日益进步,将来中国的五年会如何?几乎可以视为将来五年的世界的经济会如何。
关于这点,新华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稿是这么描绘的,“会议强调,2021年是施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开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成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施行奠定良好根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理解其中的意义,明确其方向,新华社通稿在描绘六项任务之前,用了五个“更〞字打头的排比句——“更加注重进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构造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这五个“更〞字排比句,翻开2021这个来年的时间之窗,不仅述说的是中国经济,而且是中国的新经济;
不仅要说中国的新经济,还要说中国的新经济是世界新经济的组成——这有双重含义,新经济将奠定新的中国形象进入世界;
而经过2021年特殊考验的世界经济,也因为有了中国新经济的注入,塑造出新的格局。



第4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2021年成绩
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二、面临的压力及应对态度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2.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4.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四、2022年经济工作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五、具体措施

1.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2.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3.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4.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5.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6.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7.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
六、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
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5.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七、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