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3篇

时间:2023-02-02 19:48: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3篇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精选3篇)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篇1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很多语文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走这样一条耗时长,收效差的教学老路: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然后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自己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我也多次在这种模式中矛盾过、挣扎过,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 。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理科生,常常有重文轻理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我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较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苦于高三复习的枯燥,我曾试着将一些经典的历史素材和新鲜的时事素材与学生共享,又反复强调这些材料的来之不易,结果本是少人问津的语文渐渐拥有了一定规模的“读者群”,很多学生开始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这个投石问路的方法最终取得一定的成效,只可惜起步太晚。其实激发学生学趣有很多办法,只是我们老师常常因疏懒而懈怠了。

  高三语文课堂应该还是学生心灵的殿堂,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驱除应试的阴霾,还它一片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篇2

  语文课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程,而我们高三语文教学主要为高考服务,针对的知识点更强,所以高三语文多年来都一直是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学科。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动、朗读、评卷的讲评、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多加注意。利用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感悟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生动活泼 朗读的作用 讲评的作用 研究性的学习

  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生最容易开小差,打瞌睡的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我们的高三课也是能做到生动有趣的,我主要在开场白设计和复习中的娱乐两方面做过一些尝试.

  1、 开场白设计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所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对我们的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生动活泼,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生动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例如:在讲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时,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2、 复习中的娱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让笑声充满高三复习课堂是完全可能的,其复习效果也定会是好的。

  二、朗读的重要性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 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我们要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当然加强朗读方法指导也同样是必要的。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四、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这三年高三教学方面所积累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作为高三老师,我还是一个刚刚跨入门槛的学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多自我总结、反省,以期成为一个不误人子弟的老师。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篇3

  语文课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程,而我们高三语文教学主要为高考服务,针对的知识点更强,所以高三语文多年来都一直是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学科。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动、朗读、评卷的讲评、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多加注意。利用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感悟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生动活泼 朗读的作用 讲评的作用 研究性的学习

  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生最容易开小差,打瞌睡的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我们的高三课也是能做到生动有趣的,我主要在开场白设计和复习中的娱乐两方面做过一些尝试.

  1、 开场白设计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所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对我们的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生动活泼,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生动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例如:在讲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时,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2、 复习中的娱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让笑声充满高三复习课堂是完全可能的,其复习效果也定会是好的。

  二、朗读的重要性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 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我们要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当然加强朗读方法指导也同样是必要的。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四、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这三年高三教学方面所积累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作为高三老师,我还是一个刚刚跨入门槛的学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多自我总结、反省,以期成为一个不误人子弟的老师。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心得 高三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3篇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