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最新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研究(五篇)

时间:2023-05-20 20: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研究(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研究(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篇一

下午好!我是来自旅游系的辅导员郭威。目前我系共有高职生127名,按照学院《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配备专职辅导员一名。其中05高职综合班17名,07高职班34名,08高职班32名,09高职班44名学生,4个班级共有共青团员97人,中共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6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工作中我认真领会中央16号文件、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的精神,严格按照学院党委和系总支的部署,对学生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配合公交部的老师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坚持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结合目前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就学生专业实习期间我系所开展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向专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及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所带班级学生全部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在学生校外专业实习期间我们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树立“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一,配合实习带队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系推行实习带队教师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带队教师在实习期间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为辅导员老师则密切配合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与带队教师共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第二,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问题。作为辅导员老师,虽然学生不在校内但仍然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一方面,通过实习带队老师来了解实习学生的整体情况;
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实习点都指定一名学生干部作为联系人,每周向辅导员老师汇报二次。并且要求作为联系人的学生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和带队老师进行汇报。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过电话、短息、qq、电子邮箱等方式来开展工作,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思想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三,建立学生实习自我管理小组。学生实习前以6-8人为单位在每一个实习点都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小组。由学生们自己选举组长,组长负责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老师每周至少与组长联系一次,指导组长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第四,与实习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定岗之前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企业能够掌握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情况等等,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实习岗位,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五,定期联系家长,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我系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受一些社会不良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包括家长都存在学这个专业没有前途,社会地位低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这就造成学生出现在实习期间不安心工作的情况。我主要是通过联系家长首先扭转家长的不正确观念入手,进而与家长共同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精神。

通过这些方式,目前我系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系温州万豪大酒店实习生陈秋霞将捡到的客人遗落的3万余元现金当即交到酒店,酒店给陈秋霞颁发了“拾金不昧优秀员工”奖。在上海荔昶餐饮公司实习的张林、邓小容因拾金不昧受到企业的嘉奖,体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上海荔昶餐饮公司实习的刘承艳、朱洪江因工作表现出色认真而多次得到表扬,展现了我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上海荔昶公司在与我系经过一年的合作后,对我们的学生十分满意,今年三月份世博会前夕主动与我系联系,希望我系能够提供更多的学生来企业实习在世博期间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以上是我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工作,不足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篇二

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学生考评探究

钱胜军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摘 要:该文立足高职思政课信仰体系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创新高职思政课学生考评的动因,阐述了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学生考评的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并从理念更新、师资建设、载体搭建和机制构建等层面提出了实施一体化学生考评的相应措施和保障。

关键词:信仰体系;
思政课;
学生考评;
一体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仰体系构建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项目编号2012b3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有改革理念不明、建设抓手不准、教学实效不强等诸多问题。学生考评不仅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和创新科学的学生考评办法和机制,反过来也能倒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者着眼实效、潜心教改。

创新高职思政课学生考评的缘由

基于现行体系下学生考评的不足 现行课程体系下,高职思政课的学生考评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考评的功能弱化,其评价功能被无限放大,而督促、反馈及导向功能被有意忽略。结果是,考评的内容主要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考评的成绩成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考评没有起到督促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和科学信仰的应有作用。二是考评办法简单,形式单一。考核多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评价仍然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素质情况并没有在考评中客观体现。即使某些考评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关注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考查,却仍存在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了解不真、信仰状况考查不到、综合能力考查不全和考评方式缺乏整体设计的缺陷。

基于思政课信仰体系的特点和要求 思政课信仰体系源于教学体系又高于教学体系,侧重教学内容向政治信仰的转化,主要根据学生的信仰形成规律,在培养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以及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通过传授灌输、感受认知、环境熏陶、实践体验等显性或隐性的思想政 1

治教育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信仰。就此意义而言,信仰体系下的学生考评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理论应用能力等,且尤应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行合一状况。这就决定了信仰体系下的学生考评,应结合信仰形成的三个阶段即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意志培养的不同特点,精选平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分步而行,多维度、多形式地开展,目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实施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思政课适应高职教育及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以信仰教育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充分发挥实验、实践、实训等不同教学环节及课内、课外、校内、社会等多个实践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信仰生成。与此相适应,学生考评应融入一体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平台特点和要求及阶段性教学目标开展,呈现出时效、空间、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具体而言,考评在时效上应全程融入一体化教学的不同环节,在空间上应全方位融入一体化教学的不同平台,在方式上应多样化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一个总的要求是,学生考评应根据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评路径和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信仰状况,引导和促使学生知行合一,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

创新一体化学生考评的原则与方式方法

自我考评、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相结合 从对学生考评的主体来看,应包括本人在内的学生、学校以及实习企业和用人单位在内的社会力量。自我考评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自身素质培养与能力锻炼的反省和认知,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学校考评主要体现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向的引导,它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以及对教育教学进行整改提高的重要手段。而实习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学生的考评,是强化学生认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实质上是将学生考评的功能和路径延伸到了社会,客观上能够避免因学生和教师的单一评价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自我考评与学校考评及社会考评的权重应有不同,自我考评可占20-30%,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可各占30-40%。实践证明,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和实践水平的。

自我考评可结合每一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经验交流与总结报告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根 2

据需要设计一份自我考评鉴定表,鉴定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的进展、成果和不足,以及整改措施等。自我考评既包括学生本人作出的自我评价,也包含学生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考核评价。学生以经验交流的形式在小组和班级内进行总结报告,教师及其他学生应全程参与。学校考评以多主体方式进行。必须明确,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党团活动及校园文化等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在内的广大教育者,应该通过统一的公共评价平台和考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服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等进行不同层面的考评,整合渠道,多方发力,全面、科学、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社会考评主要依托实习单位进行。考评的方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准职业人来对待,重点考查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职业态度和素质表现。考评的主体是实习单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要全程参与和指导。实习单位可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素质评定。评定可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四个档次,并相应设置一定分值。

能力考评与综合素质考评相结合 从对学生考评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考评和素质考评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具体来说,这种能力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认知能力、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应用和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能力考评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能力状况。综合素质考评应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素质考评的重点和切入点应是学生的知行一致状况,考评主体主要是学校和社会,考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各类实践活动中的素质表现。给予学生的综合评价应分为能力和素质两个项目,每一项目的考评均可由学校或社会分别进行。

学校或社会作出的学生考评成绩主要通过学生在问题研讨、理论应用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考查来评定。考评可依据每一阶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以书面考查与实践考查方式进行。以理论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环节,可以理论考试和撰写论文的方法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环节,可以学生参与课堂讨(辩)3

论的情况以及撰写调研报告和建立学生素质档案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辩)论应围绕重大理论观点和社会热、难点问题展开,重点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以及应用理论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水平。调研报告应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和要求撰写,如问题研究性质的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形式的实践报告,和职业素质表现内容的思想汇报。结合实习单位进行的岗位实训,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法纪观念。上述考评应在学校或社会考评的权重内科学分配以一定分值,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考评分可分别以30%计,综合素质方面的考评分可以40%计。学生素质档案应汇集学生在课堂、校内、社会实践和职业实训中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严重违纪和不道德行为,均要在综合评价中予以一票否决。

整体性考评与阶段性考评相结合 从考评的过程来看,学生考评可分为整体性考评与阶段性考评两方面。整体性考评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出静态、综合性的评价,往往表现为定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的总体表现给予的结果性评价。整体性考评应突破传统的学生考评以单门课程为单位实施的局限。在信仰体系的指导下,思政课教师应以信仰教育为主线,将三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学生在理论素质培养、实践能力锻炼和综合素质养成等各个单元的总体目标,并依据各单元总体目标和学生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考评。在一体化教学中,实验、实践、实训等不同环节的教学活动,都设计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也都提出了理论认知、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整体性考评以阶段性考评为依据,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结果简单累加即成为学生综合评定的成绩。在学生考评的整体设计中,应将整体性考评在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方面的总体目标,细化到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中,再科学分配予一定分值,各个环节同类目标的完成情况再分别乘以不同考评主体和要素的权重后得到的总和,即为整体性考评中该类目标的考评分。

阶段性考评突出对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动态、阶段性的评价,往往表现为量化评价,是基于学生完成各类教学任务和实践项目的情况给予的过程性评价。依托实验、实践、实训等不同环节进行的阶段性考评,应依据信仰生成规律及不同环节的功能和特点,设计出与整体性考评要素相符的递进式阶段性目标。具体而言,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求证和探索,以实现对新事物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侧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 4

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错误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矫正。实践教学是一种深化认知和实现情感认同的教学活动,通过“认识---行为---再认识---再行为”的实践,侧重对学生进行“三观”的引导,以及道德情感、实践精神、政治态度的培养。而实训教学则着力于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外化,以实现知行合一,确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可见,阶段性考评反映的是学生在信仰生成的不同阶段(环节)学习的情况。

实施一体化学生考评的主要措施与保障

更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思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的主体上,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力量在内的学校教育的作用,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突破;
二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全面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广大教育者应结合学生成人成才的实际需要,更多采取隐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三是在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上,要以信仰体系为指导,树立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考评的质量评价意识,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向,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可以两方面为突破口:一是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应严格实施思政课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除学历学位等硬性条件外,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查应重点放在理论素质、职业素养、道德操行、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上。教师的评聘和晋升要能上能下,并有相应退出机制作保障,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裁汰。二是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培训进修应围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通识能力开展。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思想理念、理论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具体可通过开展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培训讲座等提高。通识能力主要指思政课教师除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了解学生所在的专业群,掌握指导学生实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学校要建立常态化的思政课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思政课教师要具体联系某个专业群,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发展和就业情况,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建一体化考评的平台与途径 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实践是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思想 5

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考评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创建实验性平台和实践性平台等教学考评载体,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条件。此外,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和社会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思政课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行业支撑和操作载体。在一体化教学中,专业课的实训实际上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有效形式,思政课的某些教育和考评功能同样需要依附有行业背景支撑的实训环节来发挥。从一定意义上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质上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关节点。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成为催生学生的理性认知并进而形成正确价值信仰的关键因素。

健全一体化考评的体制与机制 重点是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创新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的实效上,评价权重要向学生和社会倾斜,评价要素应包括教学计划制定的科学性、教学手段使用的有效性、教学内容选取的积极性、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学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性。二是建立和创新一体化考评的奖惩和救济机制。学生考评应有相应奖惩作保障。学校可充分利用学分管理、奖学金办法、补考重修、升留级制度和推荐就业等实施奖惩。对考核不合格又临近毕业的学生应有相应救济办法“回炉重造”。在上述基础上,学校应明确各单位部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强领导与协调,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服务体制和办法,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臣.职业教育三环节教学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杜秀娟.新方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求索,2011(11).[4]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6

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篇三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
“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
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
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准备和讨论基础上实现相关专题的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3.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而同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思政课来说,“一卷评价制”显然无法考核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分析、演讲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学到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内容以强有力的正强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学生访谈法,系部评价法、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丰富立体的考核学生思政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保障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政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政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建立若干个思政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高职院校所在市城区、郊县为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思政课的参观考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4.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5.思政教研活动经常化,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08-26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4]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闫连朵.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篇四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视野

---------有感于我院骨干教师培训会议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如何从微观教学改革入手推动整个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院以教学改革为主要议题的骨干教师培训会议隆重召开之后,我深刻感受到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感,我结合自身所在专业即思政课和讲授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透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框架,以探索的姿态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事实上,在《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中虽然设置了27个涉及各专业案例,为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参考案例,但其中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案例呈现,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理念与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对任教者来说是视野的新拓宽和一次跨越性的挑战。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需要达成的共识

“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可以规范化、体系化,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教学方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1、思政课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众所周知,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因而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就集中在教学形式上了。我们似乎很难看得出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我们这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课程有密切的关联,对其可行性,很多人在质疑。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它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能力中,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转业知识的接受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来理解这门课程对于沟通思政课与专业课有很大好处,拓宽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思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等方法促进这一教学理念的实现。

2、高职学院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

“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
“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缺乏自主创新。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在高职学院学生和思政课之间应该有某种特殊的结合点,高职特有的培养目标已经给思想课打上了具体的烙印,思政课教学应当为高职教育服务。

我们应当从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重点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应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的策略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做到恰如其分的项目驱动教学是比较困难的,怎样把理论与学生的需要、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最大的问题。

1、项目设置的科学性

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我们可以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找出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集体备课,设计出教学情境,由学生完成项目,运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而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别于专业课,相对社会化,但并不妨碍教学效果的达成,恰恰契合了本课程的特征,而从表面上看可能不太像“项目”。思政课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建立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更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员,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帮助引导构建更为科学,更适合其发展的精神大厦,帮助其完成人的社会化,使他们不仅形成与自然物质世界和技术世界相对应的能力结构,更要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形成与社会主义精神世界相对应的人性和心理结构。

2、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于思政课来说,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一个班级学生在一个学期思政课的学习中形成了某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的学生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更为系统化、理论化,更懂得辩证,等等,这些难以用具体数据来评价的教学效果如何来界定成了一个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的新问题。因而在评价标准中,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的访谈方法,增加系部评价方法、增加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

3、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科学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在寻求思政课教学新视野中,我们常常忽视或误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不能将思政课与高校其它课程的知识教育关系相脱节。要保持思政课与其它各类课程的关联关系,首先就应明确思政课的属性和作用关系。也正因如此,《意见》才明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事实上,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本门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都离不开“思政课”所传授知识的基础理论支柱作用。由此应当明确,要确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不宜忽视认清其基础知识的属性及与各学科专业知识间的关联关系。

思政课作为基础课对应专业课而存在,基础知识对应专业知识而存在,缺少思政课,学生的知识学习就会不完整。其后果,也就难免形成“思政课”教师难保教学质量,非思政课教师忽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关系,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产生歧见等局面。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不清,就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效果,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会因此缺少全面性。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学生既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思考。

思考为前行作了先导。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受到了改革沉重的任务和客观阻力,但同时也认清改革的必然和前景的美好,期间我们该付出怎样的努力和探索都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社科部 马晶

2010.01

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篇五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为了探索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笔者对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当中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从芜湖市高校园区5所高职院校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3.6%。其中,男生262份,女生206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44%,大

一、大

二、大三问卷各167、154、147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7%、32.9%和3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政课师生关系现状和满意度

调查统计显示,77.75%的被试选择了“一般,偶尔交流”,选择 “淡漠,不相往来”和“不好,经常闹别扭” 的有16.67%,选择 “很好,就像朋友”的仅有5.58%。从调查的情况看,思政课师生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融洽。满意度是师生关系的晴雨表,满意度的高低反映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据统计,在被试中,28人表示满意,占5.98%;
285人表示基本满意,占60.9%;
而高达155人表示了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被试的33.12%。

这表明,被试同学对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尚可,但并不十分理想。这种不理想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鼓励不够。从468名被试的反映看,被“常常表扬” 的仅有16人,占3.42%;
被“有时表扬”的有178人,占38.03%;
选择“很少受到表扬”的有265人,占56.62%;

选择“常常被批评” 的有7人,占1.5%;

而“漠不关心”(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竟也有2人,占被试的0.43%。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关心不够。殊不知,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希望也需 1 要别人的表扬、鼓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高校教师却似乎忽略了这点。

2.大学生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时间和机会不多。随着高校扩招,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一个思政课老师每学期教授好几百名学生,个别高职院校还在外面聘请思政课老师,老师上完课就走,师生交流机会很少。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被试在回答“您是否有与老师课余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时,选择“有,随时可以” 的仅占9.45%,有68人;
“有,但很少”的占了最大比例,达到44.03%,有317人选择;
选择“没有”和“没有试过,不清楚”的分别有257人和78人,共占总数的46.52%。师生之间因为交流不够而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冲突时有发生。虽然选择师生“经常发生”冲突现象仅有58人,占8.06%,但仍反映出现在师生关系的不太和谐。

3.大学生有烦恼不愿意主动找思政课老师或其他老师谈心。根据调查,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时,仅有 1.07%愿意向思政课老师吐露心声,3.85%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班主任或其他老师,12.18%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同学,69.23%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好友,同时8.97%的学生选择父母,有6.84% 学生选择其他人。这说明大学生有烦恼有困难主要找朋友同学倾诉,很少主动去找老师,思政课师生关系不够亲近。

(二)师生关系影响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回答“您认为师生关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问题时,58名学生选择“非常强”,占总数的12.39%,185名学生选择“比较强” 占总数的39.53%,104名学生选择“一般”,占总数的22.22%,83名学生选择“比较弱”,占总数的17.74%,38名学生选择“非常弱”,占总数的8.02%。统计结果说明师生关系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蛮大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问到“您认为现在大学思政课课堂情况是”的问题时,193名学生选择“轻松愉快”,占总人数的41.24%,116名学生选择“缺乏互动”,占总人数的24.79%,88名学生选择“枯燥无味”,占总人数的18.8%,71名学生选择“没感觉”,占总人数的15.17%。调查数据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不是那么令学生满意,课堂教学效果反过来又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师生交流目的与方式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什么(多选题)”的问题时,57.27%的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问题”、55.34%的学生选择“学 2习人生经验”、52.78%的学生选择“本学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5.9%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0.13%的学生选择“随便聊聊,拉家常”、9.19%的学生选择“其他”。从选择的顺序可以看出,学生仍然把思政课教师看成个人发展和人生经验学习的引路人。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时,168名学生选择“单独交流 ”,占总数的35.9%,说明学生希望能单独与教师进行直接交流,以增进相互间感情;
149名学生选择“通电话或手机短信”,占总数的31.84%;
130名学生选择“发电子邮件或qq”,占总数的27.78%;
21名学生选择“其它”,占总数的4.49%,说明现代的大学生对师生交往方式选择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老师交流,从过去以直面交流为主开始向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四)学生最喜欢和最反感的思政课老师类型

在问到“如果思政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她)的”的问题时,92名学生选择“师德高尚,学术渊博” 占总数的19.66%,265名学生选择“讲课生动,有吸引力”,占总数的56.62%,64名学生选择“经常和学生交流”,占总数的13.68%,29名学生选择“课堂纪律严明”,占总数的6.2%,18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总数的3.8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最看重的是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

在回答“您反感思政课老师的哪一种教学行为?(可多选)”时,80.13%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毫无激情”,86.75%的学生选择了“一言堂满堂灌”,19.02%的学生选择了“上课点名”,13.89%的学生选择了“不尊重学生,随意批评学生”,4.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思政课老师上课时能够充满激情,做到师生互动。

(五)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为人师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回答“在您看来,在师德修养要求方面,思政老师与其他专业课老师相比,应该如何?”时,60.68%的学生选择“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严格”,32.6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6.6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说明在学生心目中,思政课老师应该比其他专业课老师更加注重为人师表。

在回答“在您看来,实际情况是,思政老师的言行举止、师德修养总体上如何?”时,40.38%的学生选择“比其他老师要好”,22.0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17.5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3 思政课老师在细节方面比其他老师更注重为人师表,但与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

(六)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希望或要求

问卷结尾最后请学生写出内心最想对现任思想政治老师说的一句话。从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留言。综合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

希望方面:①老师,希望您能改进教学方法,师生能多互动,不要一言堂;
②老师,希望您能叫出我的名字;
③老师,其实您大可以试着跟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害怕,只要有一方踏出一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好的。批评方面:①感觉高校教师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
②高校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吸引我们比用点名逼迫我们上课更有实际意义;
③老师,你们对我们很无奈,我们对你们也很无语。

三、讨论与建议

(一)思政课教师要了解、信任并赏识学生。

调查显示,思政课对学生关心、鼓励不够,更谈不上赏识,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名字。为了改善并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信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思政课应重拾或强化已被遗忘或弱化了的对大学生的赏识和期待,改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这种相互信赖必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那么,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 要增强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认同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加强与提高师德修养,平时要注意细节,一言一行要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身份;
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大胆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创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

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隔断了师生的互动交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 4 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互动交往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生成和创造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形成、巩固和升华的过程。创建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是防范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举措。

对此,一要采用小班制开课。各高校可根据实际,尽量采用小班制授课,思政课的课堂人数应控制在80人左右为宜。小班制上课降低了师生比,为创建互动教学模式减少了难度,提供了可能。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内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话语权,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师生关系由原来老师的“一厢情愿”变为师生的“两情相悦”。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由“厌学”向“好学”转变、“厌师”向“好师”转变,这对构建和谐思政课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师生之间交往渠道的不足、不畅,以及课下交往的中断,是导致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与大学生的交往。思政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加之家庭事务的牵绊,剩余时间往往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即使如此,教师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课堂”,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晚会、辩论赛、创新大赛、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交往、相处的时间,丰富交往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其次,积极与大学生开展个别谈心、集体座谈会等“面对面”活动,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三,充分利用新载体,拓展交往渠道。在信息时代,新载体为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的渠道,使师生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手机、qq、博客、e-mail等新载体,与大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交往平台,加强平时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中职 融入 最新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研究(五篇) 最新中职课堂教学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研究(五篇) 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