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藏族舞蹈中的颤膝

时间:2022-06-16 08:4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藏族舞蹈中的颤膝,供大家参考。

浅谈藏族舞蹈中的颤膝

浅谈藏族舞蹈中的颤膝

 

 摘 要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华夏众民族的舞蹈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成是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础的,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舞唱结合、男女交替的特色。它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大体可以归结为“谐”和“卓”两大类。藏族人民生活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陆地上,其舞蹈洋溢着粗犷豪迈、热烈奔放、强健洒脱的风格,藏族人民在跳舞的时候喜欢将身体上可以灵活转动的部分充分运用,对膝的运用尤其具有特色。在充满节奏感的藏舞动作中,利用膝关节的运动而形成的“颤膝”最为著名,这种舞蹈动作被运用在藏舞的各个方面。藏族人在向世人演绎其锅庄舞、圆圈歌舞的时候,优美的舞姿中特有的“颤膝”动作让人惊叹不已。“颤膝”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决定一场藏舞的好坏。本文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查找了很多和藏舞有关的知识,从藏舞的由来和其类别说起,对“颤膝”在藏舞中的具体应用了做了探讨和分析,最后从“颤膝”所具有的继承价值和训练价值出发,对“颤膝”的意义做了表述。

 关键词:藏族舞蹈、颤膝、重要性 Abstracts Tibetan dance with its unique charm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dance in its formation is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history based on evolution,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n and women, sing alternate characteristics. It is different, a wide variety, generall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armony" and "Zhuo" two categories. The life of the Tibetan people in the earth"s most close to the sky of the land, the dance with bold, passionate, strong and free style, the Tibetan people in the dance when love the body can freely rotate on the part of the knee by making full use of, especially with characteristics. Full of rhythmic dancing movem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knee joint movement of the "quiver knee" is the most famous, this dance is used in all aspects of Tibetan dance. When the Tibeta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folk dance to the world, the circle dance, graceful dance unique "quiver knee" action is amazing. "Quiver knee"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determine a danc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finds a lot of dancing and related knowledg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tudy, from the origin of the category and speaking of dancing, do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quiver knee" in dancing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last is from "trembling knee" inheritance value and training value of the "quiver knee"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on. Key words: Tibetan dance, knee flutter, importance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摘 要 I Abstracts II 一、藏族舞蹈概述 1 (一)藏族舞蹈背景起源 1 (二)藏族舞蹈风格特征 3 1.藏族舞蹈的技法特征 3 2.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 3 3.藏族舞蹈的腿部动作特征 4 4.藏族舞蹈对气息的运用 4 二、藏族舞蹈中“颤膝”的分类及做法 4 (一)踢踏舞中的“碎颤膝” 4 (二)弦子舞中的“软颤膝” 5 (三)锅庄舞中的“硬颤膝” 5 三、“颤膝”在藏族舞蹈中的训练价值 6 (一)承载着藏族舞蹈的多样性 6 (二)蕴含着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6 (三)沉淀着藏族人民的精神气质 7 结 语 9 参考文献 10 谢 辞 11 舞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分,当人在遇到兴奋的事情,值得庆祝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舞动起来,可以说,舞蹈是在人类文明形成之初就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诞生有着人类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的共性意识,同时又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社会风俗的影响而具有个性。

 藏舞就是一种充满了藏族个性的舞蹈,勤劳而又满怀创造力的藏族人民在生产之余不忘同各种舞蹈来放松自我,享受生活,表达他们对家乡,对劳动,对自然的爱恋之情。圣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养育了虔诚而洒脱的藏族人民,他们的舞蹈凝聚着他们对宗教的热忱和信赖,藏族人的个性在藏舞中得到最大的发挥。那些凝重而又轻快的藏舞,虽然按照舞动形式和所选择的舞蹈道具的不同,被分为了很多类别,但却都有着藏族人们烙上的深深印痕,有着通过的元素特征。藏舞的五大元素包括“颤” “开” “顺” “左” “绕”,其中“颤”,也就是颤膝,是藏族舞蹈最基本的元素。“颤膝”作为藏舞中的重要特征元素之一,是藏舞无数舞蹈动作中的典型,是神秘而又虔诚藏族文化的体现。

 一、藏族舞蹈概述 藏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世界屋脊”上,在川滇等地还有一些族人分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接近太空的高原,面积广阔,藏族人民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拥有自己的特色思想文化、民族风俗,他

 们在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社会形态下生活了上千年。这些特定文化和风俗表现在艺术领域就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歌和藏舞。

 藏族人民在表演藏舞的时候透露出一种沉稳厚重的气息,舞蹈动作脚尖而轻快,在动作的快慢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弛之美。不同地区的藏舞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就拿弦子舞来说,该舞蹈主要分布在巴塘,表演的时候洋溢着四川特有的柔和优美;青海地区的弦子舞却节奏低沉,风格重缓;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的舞蹈,由于经常活跃在辽阔的牧区上,其风格有一种说不出的英雄气概。他们虽然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在风格特色上有着差异,却在动作和精气神上面有着一致性。藏舞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舞者在跳舞的时候舞唱结合,让舞蹈在一举一动中洋溢出生命的气息。

 从藏舞中可以看到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优美而独特的藏舞是藏族在几千年中所形成的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还可以从藏舞中读懂藏族民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藏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在形式多样的藏舞中被体现出来。

 (一)藏族舞蹈背景起源 严格意义上的藏舞可能就是一种为了祭祀或者祈求神灵而发明一种宗教仪式动作,这种动作有一种较为书面化的词“傩”,藏族文化从古至今的文化脉络都可以在藏舞上得以体现。

 “傩”的出现要从遥远的过去藏族部落的人对于神明和图腾的崇拜说起,那个时候的藏族先民茹毛饮血,却又畏惧上天,希冀通过以“傩”为仪式的宗教祭祀等活动来求的风调雨顺。祭祀是一种远古文化的遗存,更是藏族宗教舞蹈的起源。藏族苯教祭祀活动多样,形式庄重、肃穆,中间有一个和神灵沟通的环节叫做跳神,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对跳神做了发展和继承,跳神逐渐摆脱了宗教祭祀的范畴,开始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藏族舞蹈的起源之一,现今还在被遗传和继承的一些宗教乐舞,都可以看出遥远蒙昧时期先人跳神的影子。藏族中对这种从宗教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的舞蹈叫做“羌姆”,这些舞蹈和后来传入青藏地区的佛教格格不入,后来被排挤到距离佛教寺庙很远的山寨中去。

 佛教文化引入青藏高原要从青藏高原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代干布赤松德赞说起,他活跃在公元 8 世纪上旬,在亲政后由于感到苯教在国内实力过于庞大而选择从外面引进佛教来对其进行干预和削弱。佛教在传入西藏后,和中土发展成为禅宗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藏经和舞蹈相互结合,衍生了很多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融入了佛教的法器和护教神兽,其形式和伴奏类型都发展了改变。藏传佛教吸收藏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和风俗,借鉴苯教的一些教义,将在繁忙的劳务中对藏族人民有着巨大帮助的牦牛奉为神兽,使得牦牛在藏族文化中拥有的较为崇高的地位,成为藏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藏舞的诞生借助了牦牛来实现,藏舞通过于牦牛共舞而诞生了很多的舞蹈灵感,护法神乐舞便是由此而来。

 莲花生大师对藏族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遥远的藏族传送中,伟大的赤松德赞和智慧的莲花生大师在修建青藏高原第一座佛教寺庙桑耶寺的过程中一直受到魔鬼的干扰,导致建造寺庙的过程异常曲折,赤松德赞请来了一直舞蹈队伍来转移魔鬼的注意力,寺庙才最终得以建成。莲花生有感于舞蹈的无穷威力,于是开始研究苯教的祭祀跳神舞等舞蹈形式,结合佛教传说和经义,以天竺的金刚神舞为模版,创造了藏传佛教真正意义上的藏舞金刚乐舞。这个时期藏舞发展迅速,白面具藏舞等和苯教有一定关系的舞蹈也开始出现。

 随后佛教在西藏地区出现过一段低迷时期,到了公元 10 世纪后期,西藏的佛教又受到来自北方的阿里地区的佛教的影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段时期被藏文化研究者们称之为“佛教后宏期”,在祭祀舞蹈中开始逐渐加入乐舞等形式。

 藏族舞蹈在后宏期开始逐渐加入灵活而夸张的表情等元素,宗教文化在融入藏族舞蹈的过程中被藏族人民以一种比较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在衣服等服饰上融入表情、张扬的图案外,还将众多和宗教有关的动物和想象的神兽融入到宗教护法舞蹈中。藏舞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组合实现了对宗教理想和宗教哲理的表达,通过对天堂、鬼怪、地狱等佛教文化气息深厚的元素的采用,从视觉和听觉上来给人的心灵一种宗教洗礼。藏族宗教舞蹈通过在后宏期所做出的突破在藏舞中站稳了脚跟,虽然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跳舞风俗,却极大地丰富了藏族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1951 年至 1979 年是藏族文化多灾多难的年代,其中寺庙、乐器、宗教舞蹈壁画被焚毁、破坏,使其呈现出文化的断层,也使得藏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毁灭性的灾害。在此期间,与宗教有关的所有民族活动与舞蹈表演全部停止,有名望的舞蹈艺人与宗教人士也在动乱中遭受迫害,藏族宗教无到艺术面临失传的地步。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在思想领域方面的开放促使藏族传统文化开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黑暗岁月被损毁的宗教建筑开始被逐渐修复,一些在动荡年代险些要失传的舞蹈艺术开始被人们逐渐拾起。人们的观念等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从内地到该地区进行旅游的游客的数量开始增多,当地居民开始认识到藏舞在改善生活方面存在的价值而蓬勃发展,神秘的藏族舞蹈开始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来,在给客人带来惊喜感的同时,也为了迎合客人的需求而在动作、服饰等方面做出了紧跟潮流的改变。

 (二)藏族舞蹈风格特征 1.藏族舞蹈的技法特征 五花八门的藏族舞蹈在表演的时候存在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也有着彼此所共有的特征,它们的动作要领和一些技法风格上有着共同的规律,这些相同点使得五花八门的藏族舞蹈成为一个完整的藏舞。

 对藏舞进行细致的观赏后不难发现,藏舞在表演的时候十分重视身体上各个关节等的运用,擅长通过身体上一些具有灵活性的部位来充分表现出舞蹈的活力

 和生命力。不论舞蹈种类又和不同,舞蹈在男女表现上都有着相似之处,男性舞者要通过豪放的动作来表示其开朗、强壮和彪悍,而女性舞者则柔弱含蓄,以柔美的动作来表现其温柔、优美。

 2.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 藏舞在舞蹈中运用最多的动作方式表示“顺”、“绕”、“颤”、“左”、“顺”等元素,这些元素是藏舞的基本构成,可以说,想要探究藏舞的美,就必须要通过这几个元素来仔细体会

 藏舞的这五个共同特征是由于藏族人民公共的民族情节、民族风俗等决定的,在同一片天空下所形成的文化同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3.藏族舞蹈的腿部动作特征 藏族舞蹈在动作上追求快速的变化,通过步伐间的移动和身子的转向来实现舞蹈动作的千变万化。除了充分利用脚步动作外,对腰部动作、手势动作等都有着灵活的要求,需要根据舞蹈所表达的主题和舞蹈本身的韵律来进行改变。

 就从藏族人民在跳舞的时候其脚步方面的变化来说,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其脚步动作有跑、蹦、跳、踹、踢、拖、点、踏等等十几种步伐变化,而这集中基本的步伐变化之间相互组合又可以形成推磨转、扭腰正反转、踏步翻身、兔子跳等等多种难度较高的动作。

 4.藏族舞蹈对气息的运用 舞蹈动作除了要练习好舞步外,还需要对其跳舞过程中的呼吸节奏进行把握。一些快节奏或者说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呼吸方法的话,跳舞者就很容易产生劳累,因为喘气等原因而难以圆满完成舞蹈动作。气息的运用包涵在各种形式的舞蹈中,对舞蹈动作的连贯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藏族舞蹈中“颤膝”的分类及做法 “颤膝”是藏族舞蹈中对膝关节最为常见的运用,在藏族各种舞蹈形式都经常可以看到。它通过特定的节奏来颤动膝关节,来和舞蹈的节奏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带感的舞蹈律动之美。

 (一)踢踏舞中的“碎颤膝” 动感十足的踢踏舞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舞蹈形式主要依靠下肢的协调性来完成,并且下肢的运动离不开膝盖的抖动来牵引,简言之,膝盖的抖动在踢踏舞的表现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踢踏舞表演者精湛的技艺离不开日复一日刻苦的练习,正是在不断加强基本功的同时,也使表演者下肢的能力得以大幅度增强。

 1、关于下肢的控制能力:踢踏舞的成舞规律是以膝盖的抖动来牵引下肢而完成的,抖动的频率是匀速进行的,节奏感很强,这对于下肢的控制力来说要求是很高的。旧时的杂耍表演者表演的“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的“绝活”令观众啧啧称奇,其基本原理就是很好的把握了膝盖抖动的规律,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控制,此控制力的运用是非常巧妙的,是以一种内力的使用来展现的,这

 种内力的运用使得表演者的身体处于一种放松的...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