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7篇

时间:2023-12-23 19:54: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李**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曾获得全国铁路“最美春运人”、**省“**好人”、**局集团公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7篇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1

李**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曾获得全国铁路“最美春运人”、**省“**好人”、**局集团公司“安全功臣”等荣誉。

处暑后的豫西山区,秋雨绵绵。8月30日6时许,“天窗”点开启,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段三门峡桥隧车间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李**,带着3名职工登上杨连第大桥,检查护轨、螺栓、枕木等设备。

桥上的355根枕木,李**每根都熟。他拿着检修锤认真检查,雨水顺着雨衣帽往下流。常年在户外作业,李**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哪怕是颗小螺丝钉,都要保证安全。”李**说。

今年是李**守桥的第13年。他的爷爷、父亲都在这儿工作过。李**手握接力棒,发扬杨连第“登高精神”,精检细修、攻坚克难,用忠诚守护着大桥的安全畅通,确保桥梁设备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

心中住着英雄桥

“我在这块土地出生、长大、工作,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提到杨连第大桥,李**难掩激动。

杨连第大桥地处**省三门峡市,位于陇海铁路观音堂至庙沟区间,以“登高英雄”杨连第的名字命名。它的原名为陇海铁路8号桥,1921年由法国、英国、比利时专家共同设计,历时4年建成。大桥高45米、长172。5米,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李**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这座桥的守护者。他们不仅留给了李**铁路人的血脉,而且留给了他“登高精神”和铁路人的情怀。

1957年,李**的爷爷李德旺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在没水、没电、没路的艰苦环境中坚守了18年。1975年11月,李**的父亲李长贵来到杨连第线路工区工作。1979年3月,李长贵结婚后把家安在了工区。30多个春节,他都留在工区值守,把团圆机会让给其他职工。

1980年,李**出生。在少年李**的眼里,父亲总是严肃而忙碌的。短暂的亲子时光中,父亲最常讲的就是杨连第烈士的故事。从儿时起,一颗守护英雄桥的种子就种进了李**的心田。2000年,李**从部队退役,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08年,他主动申请离开条件好的地方,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工作。第一天上班,父亲就叮嘱李**:“到了桥上,班要接好,工作要干好,更要把杨连第‘登高精神’传承好。”后来,李**才知道,这是当年父亲到杨连第线路工区上班时,爷爷嘱咐他的话。

以前,每次经过杨连第大桥,李**总会想起儿时的故事和父辈们巡视检查桥梁的场景。当真正从事这项工作后,他才认识到守桥的不易。

“工作中,除了检修养护桥面、桥肚子里的各种零部件外,还有一项高难度的高空作业。”李**说,对桥梁钢构架、托架进行检查、除锈、刷漆时,需要蹲或坐在一块悬吊于桥下的狭长木板上,稍微一用力,木板便在高空中晃动,就像荡秋千。第一次“荡秋千”,李**吓坏了。“师傅不让干活,只是坐着体验,我的腿就一直哆嗦不停,两手紧紧地抓住安全绳。”李**说。

恐惧出于本能。李**想尽快克服恐惧。下班后,他来到桥下的“英雄登高处”。看着桥墩上一块块铁夹板,想到杨连第烈士登高的情景,他的心里渐渐有了勇气。“我也曾是一名军人,他能做到的,我也能!”此后,再有“荡秋千”作业,李**总是冲在前面。

45米相当于15层楼高,普通人走在桥面上,免不了腿软目眩。“空中作业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支撑点,有劲儿使不上。地面十几分钟的作业,悬在空中要付出几倍的时间和努力。”李**说。在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感召下,李**专心跟着师傅学习业务,不仅战胜了恐惧,而且迅速掌握了标准化作业技巧,能够从容淡定地规范作业。他也因此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秋千哥”。

经过10多年的历练,李**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技师,从一名桥隧“菜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工长。他守好英雄桥的底气越来越足。

用心守护英雄桥

李**所在的工区只有7个人,他们担负着47座桥梁、10座隧道和107座涵洞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养护维修杨连第大桥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李**合理安排分工,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作用。在执行高空作业、隧道打冰、山体挂网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冲在前面。

陇海线车流密度大,繁忙时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安全是李**最挂心的事。“高处作业一定要正确系好安全带,切莫心存侥幸。”在工区的安全警示室,李**每月都要对着图片展板向工友逐一讲解,进行警示教育。李**将典型案例与本工区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家熟练掌握新版十大违章行为、九个“十不”措施等内容,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

作业前,李**总要充分做好安全预想,提前一天找准次日工作的安全关键点,对工友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提示。“每次出车前,李工长都会嘱咐我检查车辆。尤其当前正值汛期,我们必须保证车辆状态时刻保持良好,做到接到险情后10分钟之内就能出发。”负责驾驶工区工具车的马志铜说,“有工长督促,我们心中警钟长鸣呢。”

相比于夏季高温作业,冬季作业对李**来说压力更大。杨连第大桥地处峡谷,位于两山之间的一处风口地段,冬季经常出现大风天气,低温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这时大桥钢梁和连接零件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冬季,李**带领工友们加密检修作业频次,全方位检修大桥梁体连接部件、枕木和桥梁下部的墩台、支座等,确保大桥安全。

“严寒天气,漏水的隧道一周内就能形成超过1米长的冰柱,如不及时处理,将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李**介绍。冬季,他和工友们每周都要克服道路积雪、路滑和施工场地狭窄、照明不足等困难,在10座漆黑狭长的隧道里徒步检查洞壁和线路道床结冰情况,及时消除各类隧道设备病害。2018年春运,李**在观音堂隧道检查时,发现壁顶附着一个大型冰柱。李**率先拿起工具、爬上梯子,刚一敲击,整个冰柱突然掉落,险些把梯子砸翻。“‘天窗’只有60分钟,大家抓紧把冰清理出去!”李**第一反应不是个人安危,而是线路安全。他和工友们一起把冰柱打碎,用最快的速度将100多公斤重的冰块搬出了隧道。

在实践中,李**总结出了“严、全、细”三字工作标准,即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要严、桥梁设备检查要全、桥梁设备整修要细。他组建了QC小组,就大桥木枕防腐技术、钢梁连接部位防锈处理等课题进行攻关,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大桥设备质量。班长刘冬说:“李工长工作标准高,我们也主动向他看齐。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020年6月,观音堂隧道口风化石较多,存在落石风险。李**带领4名职工在山体上挂设防护网。他们每天6时出发,20时返回,连续作战50天,在山体上挂了近2000平方米的防护网,有效确保了汛期行车安全。同年9月,在为期半个月的杨连第大桥“美容”施工大会战中,李**带领党员施工突击队克服作业场地狭窄、高空危险等困难,对钢梁、墩台、支座等设施进行清洗、除垢和刷漆,圆满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李**和工友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大桥安全,先后消除多起安全隐患。2010年3月19日13时30分,杨连第大桥北侧山腰发生火灾,着火面积达70多公顷。李**第一时间带领大家赶到现场,和守桥武警官兵一同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将大火全部扑灭,确保了大桥安全。今年1月11日,职工在外出作业途中发现大风把多片6米长、1。6米宽的彩钢瓦吹到了路堑边坡上。接到通知后,李**立刻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到现场,迅速将彩钢瓦拉走,并找到相关居民,提示其做好固定,保障行车安全。

百年过去,大桥依旧,风笛声声,列车飞驰。望着杨连第大桥,李**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讲好英雄桥故事

“坚守奉献、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这是新时期杨连第‘登高精神’的内涵……”放下检修锤、拿起麦克风,李**又是个“讲故事的人”。

“登高英雄”杨连第的事迹,李**早已烂熟于心。李**当起了杨连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带领大家建设好教育基地,传承好英雄精神。多年来,李**定期带领职工去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祭奠、清扫,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坚定大家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每年清明节前夕,许多游客和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李**先后接待路内外参观人员1万多人,义务讲解300余场次。“每一次讲解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和纪念,而且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他说。

41岁的李**爱桥护桥,讲述着大桥的故事,已然把大桥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他的小家在三门峡市区,离工区不足50公里,但他却很少回家,节假日常在工区值守。在大家眼中,李**是个细致人、实在人。工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工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久。为了让职工团结起来,李**时刻留意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家庭状况,经常与职工谈心,深入了解职工实际需求。职工有困难时,他就自己顶岗,让职工安心处理家事。工区职工吃粮、吃新鲜蔬菜要到10公里外的镇上采购,李**主动担当义务采购员,每隔几天就开着私家车去采购生活必需品,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在李**的带领下,工区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工区小院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杂物;小菜园里生机勃勃,生菜、番茄、黄瓜等长势喜人;食堂菜品营养均衡,美味可口……

如今

杨连第在这里完成的登高壮举

已过去70多年

一代又一代铁路人

用奉献和担当丰富着

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时代内涵

站在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

李**坚定地说:

“英雄桥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2

李**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曾获得全国铁路“最美春运人”、**省“**好人”、**局集团公司“安全功臣”等荣誉。

处暑后的豫西山区,秋雨绵绵。8月30日6时许,“天窗”点开启,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段三门峡桥隧车间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李**,带着3名职工登上杨连第大桥,检查护轨、螺栓、枕木等设备。

桥上的355根枕木,李**每根都熟。他拿着检修锤认真检查,雨水顺着雨衣帽往下流。常年在户外作业,李**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哪怕是颗小螺丝钉,都要保证安全。”李**说。

今年是李**守桥的第13年。他的爷爷、父亲都在这儿工作过。李**手握接力棒,发扬杨连第“登高精神”,精检细修、攻坚克难,用忠诚守护着大桥的安全畅通,确保桥梁设备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

心中住着英雄桥

“我在这块土地出生、长大、工作,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提到杨连第大桥,李**难掩激动。

杨连第大桥地处**省三门峡市,位于陇海铁路观音堂至庙沟区间,以“登高英雄”杨连第的名字命名。它的原名为陇海铁路8号桥,1921年由法国、英国、比利时专家共同设计,历时4年建成。大桥高45米、长172。5米,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李**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这座桥的守护者。他们不仅留给了李**铁路人的血脉,而且留给了他“登高精神”和铁路人的情怀。

1957年,李**的爷爷李德旺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在没水、没电、没路的艰苦环境中坚守了18年。1975年11月,李**的父亲李长贵来到杨连第线路工区工作。1979年3月,李长贵结婚后把家安在了工区。30多个春节,他都留在工区值守,把团圆机会让给其他职工。

1980年,李**出生。在少年李**的眼里,父亲总是严肃而忙碌的。短暂的亲子时光中,父亲最常讲的就是杨连第烈士的故事。从儿时起,一颗守护英雄桥的种子就种进了李**的心田。2000年,李**从部队退役,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08年,他主动申请离开条件好的地方,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工作。第一天上班,父亲就叮嘱李**:“到了桥上,班要接好,工作要干好,更要把杨连第‘登高精神’传承好。”后来,李**才知道,这是当年父亲到杨连第线路工区上班时,爷爷嘱咐他的话。

以前,每次经过杨连第大桥,李**总会想起儿时的故事和父辈们巡视检查桥梁的场景。当真正从事这项工作后,他才认识到守桥的不易。

“工作中,除了检修养护桥面、桥肚子里的各种零部件外,还有一项高难度的高空作业。”李**说,对桥梁钢构架、托架进行检查、除锈、刷漆时,需要蹲或坐在一块悬吊于桥下的狭长木板上,稍微一用力,木板便在高空中晃动,就像荡秋千。第一次“荡秋千”,李**吓坏了。“师傅不让干活,只是坐着体验,我的腿就一直哆嗦不停,两手紧紧地抓住安全绳。”李**说。

恐惧出于本能。李**想尽快克服恐惧。下班后,他来到桥下的“英雄登高处”。看着桥墩上一块块铁夹板,想到杨连第烈士登高的情景,他的心里渐渐有了勇气。“我也曾是一名军人,他能做到的,我也能!”此后,再有“荡秋千”作业,李**总是冲在前面。

45米相当于15层楼高,普通人走在桥面上,免不了腿软目眩。“空中作业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支撑点,有劲儿使不上。地面十几分钟的作业,悬在空中要付出几倍的时间和努力。”李**说。在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感召下,李**专心跟着师傅学习业务,不仅战胜了恐惧,而且迅速掌握了标准化作业技巧,能够从容淡定地规范作业。他也因此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秋千哥”。

经过10多年的历练,李**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技师,从一名桥隧“菜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工长。他守好英雄桥的底气越来越足。

用心守护英雄桥

李**所在的工区只有7个人,他们担负着47座桥梁、10座隧道和107座涵洞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养护维修杨连第大桥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李**合理安排分工,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作用。在执行高空作业、隧道打冰、山体挂网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冲在前面。

陇海线车流密度大,繁忙时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安全是李**最挂心的事。“高处作业一定要正确系好安全带,切莫心存侥幸。”在工区的安全警示室,李**每月都要对着图片展板向工友逐一讲解,进行警示教育。李**将典型案例与本工区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家熟练掌握新版十大违章行为、九个“十不”措施等内容,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

作业前,李**总要充分做好安全预想,提前一天找准次日工作的安全关键点,对工友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提示。“每次出车前,李工长都会嘱咐我检查车辆。尤其当前正值汛期,我们必须保证车辆状态时刻保持良好,做到接到险情后10分钟之内就能出发。”负责驾驶工区工具车的马志铜说,“有工长督促,我们心中警钟长鸣呢。”

相比于夏季高温作业,冬季作业对李**来说压力更大。杨连第大桥地处峡谷,位于两山之间的一处风口地段,冬季经常出现大风天气,低温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这时大桥钢梁和连接零件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冬季,李**带领工友们加密检修作业频次,全方位检修大桥梁体连接部件、枕木和桥梁下部的墩台、支座等,确保大桥安全。

“严寒天气,漏水的隧道一周内就能形成超过1米长的冰柱,如不及时处理,将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李**介绍。冬季,他和工友们每周都要克服道路积雪、路滑和施工场地狭窄、照明不足等困难,在10座漆黑狭长的隧道里徒步检查洞壁和线路道床结冰情况,及时消除各类隧道设备病害。2018年春运,李**在观音堂隧道检查时,发现壁顶附着一个大型冰柱。李**率先拿起工具、爬上梯子,刚一敲击,整个冰柱突然掉落,险些把梯子砸翻。“‘天窗’只有60分钟,大家抓紧把冰清理出去!”李**第一反应不是个人安危,而是线路安全。他和工友们一起把冰柱打碎,用最快的速度将100多公斤重的冰块搬出了隧道。

在实践中,李**总结出了“严、全、细”三字工作标准,即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要严、桥梁设备检查要全、桥梁设备整修要细。他组建了QC小组,就大桥木枕防腐技术、钢梁连接部位防锈处理等课题进行攻关,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大桥设备质量。班长刘冬说:“李工长工作标准高,我们也主动向他看齐。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020年6月,观音堂隧道口风化石较多,存在落石风险。李**带领4名职工在山体上挂设防护网。他们每天6时出发,20时返回,连续作战50天,在山体上挂了近2000平方米的防护网,有效确保了汛期行车安全。同年9月,在为期半个月的杨连第大桥“美容”施工大会战中,李**带领党员施工突击队克服作业场地狭窄、高空危险等困难,对钢梁、墩台、支座等设施进行清洗、除垢和刷漆,圆满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李**和工友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大桥安全,先后消除多起安全隐患。2010年3月19日13时30分,杨连第大桥北侧山腰发生火灾,着火面积达70多公顷。李**第一时间带领大家赶到现场,和守桥武警官兵一同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将大火全部扑灭,确保了大桥安全。今年1月11日,职工在外出作业途中发现大风把多片6米长、1。6米宽的彩钢瓦吹到了路堑边坡上。接到通知后,李**立刻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到现场,迅速将彩钢瓦拉走,并找到相关居民,提示其做好固定,保障行车安全。

百年过去,大桥依旧,风笛声声,列车飞驰。望着杨连第大桥,李**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讲好英雄桥故事

“坚守奉献、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这是新时期杨连第‘登高精神’的内涵……”放下检修锤、拿起麦克风,李**又是个“讲故事的人”。

“登高英雄”杨连第的事迹,李**早已烂熟于心。李**当起了杨连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带领大家建设好教育基地,传承好英雄精神。多年来,李**定期带领职工去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祭奠、清扫,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坚定大家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每年清明节前夕,许多游客和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李**先后接待路内外参观人员1万多人,义务讲解300余场次。“每一次讲解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和纪念,而且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他说。

41岁的李**爱桥护桥,讲述着大桥的故事,已然把大桥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他的小家在三门峡市区,离工区不足50公里,但他却很少回家,节假日常在工区值守。在大家眼中,李**是个细致人、实在人。工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工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久。为了让职工团结起来,李**时刻留意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家庭状况,经常与职工谈心,深入了解职工实际需求。职工有困难时,他就自己顶岗,让职工安心处理家事。工区职工吃粮、吃新鲜蔬菜要到10公里外的镇上采购,李**主动担当义务采购员,每隔几天就开着私家车去采购生活必需品,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在李**的带领下,工区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工区小院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杂物;小菜园里生机勃勃,生菜、番茄、黄瓜等长势喜人;食堂菜品营养均衡,美味可口……

如今

杨连第在这里完成的登高壮举

已过去70多年

一代又一代铁路人

用奉献和担当丰富着

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时代内涵

站在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

李**坚定地说:

“英雄桥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3

李**

**局集团公司

**站售票值班员

李**,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站售票车间售票值班员,曾获全路劳动模范、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尼红式青年、**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从互联网售票到手机客户端售票

从部分实名制到全面实名制

从挂失补到窗口核验

……

每一次服务变革

对售票员而言

都意味着要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

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在平凡的售票岗位上

李**用辛勤付出创造了

9年售票工作零投诉的骄人业绩

让青春之花美丽绽放古都窗口

勤学苦练成就“最强大脑”

1990年,李**出生在**的一个军人家庭。2007年,年仅17岁的她身披戎装,踏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通信兵。2012年,退役后的李**经过铁路院校的专业培训,被分配到**站,成为一名铁路售票员。

2012年9月30日,**站迎来国庆假期出行高峰。这是李**独立上岗后面对的第一个客流高峰。由于对电脑操作不够熟练,看着窗外如龙的长队,她的出票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

李**埋头在电脑前忙碌着,排队的旅客抱怨她“速度太慢了”“业务不熟练”。当时的感觉她至今都忘不了:“我脸上火辣辣的,都不敢看窗外的旅客。”

这次经历激发了李**学业务的斗志,她开始加倍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客规》《价规》《服务质量规范》等规章制度,默画全国铁路接算站示意图,还自修了兰州交通大学铁路运营管理专业课程。

2015年,全路第五届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在宝鸡举办。这是李**第一次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她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局100多名售票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铁路局售票员工种第二名的好成绩,也获得了参加中国铁路总公司比武集训的资格。

随后,李**参加为期3个月的铁路总公司比武集训,每月考试都会淘汰排名靠后的选手。随着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李**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困到了极限,不敢在宿舍待,一见床就想睡觉。于是,我6时一起床,头发也顾不上梳就到院子里背规,吃过饭去教室上课,中午睡半个小时,再学到零点。”李**说,“我不停地掉头发,当时特别害怕自己头发会掉光。”

售票员竞赛内容包括实作上机、实作笔试和理论上机、理论笔试。3个月时间,李**背下了考试涉及的基础规章,能够用50分钟时间默画全国铁路客运运价里程接算站示意图,包含219条干线名、560个车站名,其中有398个接算站、162个非接算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路第五届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李**夺得售票员工种第三名,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推进,李**需要经常“刷新”自己脑海中的列车运行图。由于网络购票的普及,来窗口购票的人越来越少。

“有些人会和我开玩笑说,现在电脑这么强大,你的‘最强大脑’派不上用场了。但是我觉得,只要还有旅客需要人工购票,那我的学习和坚持就是有意义的。”李**坚定地说。

温馨服务打造“明星窗口”

干一行爱一行。铁路客票实名制后,为了方便旅客了解购票流程,李**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购票攻略,放置在售票大厅;实名制车票挂失补服务推行后,她又针对部分外国旅客不懂中文、交流困难的实际,制作中英文对照提示卡,让每个窗口都实现了“双语购票”;直达车票没有了,她会第一时间为旅客提供中转乘车方案。凭借娴熟的业务功底,李**让每位购票旅客都满意而归。

年过八旬的冯**是李**的“铁杆粉丝”。2020年7月的一天,老人来到售票窗口,购买**至云南某地的车票。老人浓重的地方口音让售票员一时不知所措。李**看到后,将老人请到值班席并询问情况。得知老人是去往云南方向后,她马上联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系统的同事帮忙确认地名。

距离老人目的地最近的是普者黑站,但**至普者黑没有直达车次。李**先帮老人购买了**前往昆明的车票,并查询到昆明开往普者黑接续列车的开行时间。现在,冯**每次出远门都会提前给李**打电话。用老人的话说,“李**就像自己家闺女一样”。

在做好售票窗口服务的同时,李**还将服务延伸到窗口外。2019年,李**偶然得知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部分赛事在渭南举办的消息。多年的售票经验让她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商机”。

随后,李**紧锣密鼓地走访**球迷协会,了解他们的乘车需求,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车站和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促成了**首趟“球迷专列”的开行。“球迷专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备受热捧,几乎趟趟爆满。热情大方的李**还被邀请走进赛场,成为“球迷专列”的代言人。

用心用情,最暖人心。热情温馨的服务,让李**所在的售票窗口成了**站的一张响亮名片。她总结的“细微服务、周到服务、参谋服务、忍让服务”售票差异服务法在全站推广应用,自己更是创下连续9年“零投诉”的服务纪录。

“以前微博搜索‘**站售票员’会出来好多人。现在一搜,全都是李**!”同事们纷纷为李**竖起大拇指。

奋勇当先争做“最佳教头”

始建于1934年的**站,承载了古城**八十七载的城市记忆,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也是全国少有的能通达全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车站。

作为全局集团公司唯一一个售票车间,**站售票车间承担着为全局集团公司客运系统培养售票业务骨干的职责。“最强大脑”李**责无旁贷地担任了“业务培训员”。

为提高车间职工的售票服务水平,李**一心扑到培训上:当班期间手把手地教、业余时间一句一句讲。几年来,李**带领的售票班组几乎将各级竞赛荣誉拿了个遍。

然而,班组业务学习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职工赵忻逸就是班组业务学习的一个“老大难”。由于性格急躁,学习客运规章对她来说十分困难;让年龄比自己小的李**教业务,赵忻逸也有一些抵触情绪。李**跟着她一起回家,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李**的诚意打动了赵忻逸。2017年,赵忻逸参加**铁路局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勤奋结出丰硕果,奋斗浇开幸福花。2017年至2021年,李**所带的徒弟中,获得局集团公司级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前八名的就有20人,她本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牌教头”。2018年8月,李**被聘为铁路总公司兼职教师。

2020年12月,由于优异的岗位表现,李**提职担任售票值班员,成为**站售票车间最年轻的班组“领头人”。

越是上坡越是勇,担子越重越要担。李**担任班组长时,正值万众瞩目的**站改扩建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一边运营一边建设的施工模式,给客运组织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车站改扩建工程一刻不能停,售票服务水平一点不能降。随着售票窗口升级为旅客综合服务中心,李**带领售票班组从幕后站到了台前,成为服务旅客的“颜值担当”。大家主动适应售票环境变化,加班加点做好售票服务工作,未发生一起旅客投诉事件。

今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将在**举办。细心的李**带领售票班组早早就开始服务准备工作:利用休班时间开展礼仪培训,提前默记市内各比赛场馆的乘车路线,梳理外地场馆乘车方案……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让十三朝古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快步迈进;作为古城**的亮丽名片,**站即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旅客。

初秋时节,雨后古城褪尽浮华,古老的丹凤门与现代化的**站北站房相映生辉。宽敞明亮的旅客综合服务中心里,李**站在服务台后,热情迎接着每一位旅客,恰似一朵绽放的青春之花。

是“优秀士兵”

也是售票业务的“最强大脑”

闪亮成绩背后

是李**在售票岗位

3000多个日夜的辛勤坚守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汗水和付出

描绘出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4

李**

**局集团公司

**站售票值班员

李**,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站售票车间售票值班员,曾获全路劳动模范、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尼红式青年、**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从互联网售票到手机客户端售票

从部分实名制到全面实名制

从挂失补到窗口核验

……

每一次服务变革

对售票员而言

都意味着要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

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在平凡的售票岗位上

李**用辛勤付出创造了

9年售票工作零投诉的骄人业绩

让青春之花美丽绽放古都窗口

勤学苦练成就“最强大脑”

1990年,李**出生在**的一个军人家庭。2007年,年仅17岁的她身披戎装,踏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通信兵。2012年,退役后的李**经过铁路院校的专业培训,被分配到**站,成为一名铁路售票员。

2012年9月30日,**站迎来国庆假期出行高峰。这是李**独立上岗后面对的第一个客流高峰。由于对电脑操作不够熟练,看着窗外如龙的长队,她的出票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

李**埋头在电脑前忙碌着,排队的旅客抱怨她“速度太慢了”“业务不熟练”。当时的感觉她至今都忘不了:“我脸上火辣辣的,都不敢看窗外的旅客。”

这次经历激发了李**学业务的斗志,她开始加倍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客规》《价规》《服务质量规范》等规章制度,默画全国铁路接算站示意图,还自修了兰州交通大学铁路运营管理专业课程。

2015年,全路第五届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在宝鸡举办。这是李**第一次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她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局100多名售票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铁路局售票员工种第二名的好成绩,也获得了参加中国铁路总公司比武集训的资格。

随后,李**参加为期3个月的铁路总公司比武集训,每月考试都会淘汰排名靠后的选手。随着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李**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困到了极限,不敢在宿舍待,一见床就想睡觉。于是,我6时一起床,头发也顾不上梳就到院子里背规,吃过饭去教室上课,中午睡半个小时,再学到零点。”李**说,“我不停地掉头发,当时特别害怕自己头发会掉光。”

售票员竞赛内容包括实作上机、实作笔试和理论上机、理论笔试。3个月时间,李**背下了考试涉及的基础规章,能够用50分钟时间默画全国铁路客运运价里程接算站示意图,包含219条干线名、560个车站名,其中有398个接算站、162个非接算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路第五届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李**夺得售票员工种第三名,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推进,李**需要经常“刷新”自己脑海中的列车运行图。由于网络购票的普及,来窗口购票的人越来越少。

“有些人会和我开玩笑说,现在电脑这么强大,你的‘最强大脑’派不上用场了。但是我觉得,只要还有旅客需要人工购票,那我的学习和坚持就是有意义的。”李**坚定地说。

温馨服务打造“明星窗口”

干一行爱一行。铁路客票实名制后,为了方便旅客了解购票流程,李**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购票攻略,放置在售票大厅;实名制车票挂失补服务推行后,她又针对部分外国旅客不懂中文、交流困难的实际,制作中英文对照提示卡,让每个窗口都实现了“双语购票”;直达车票没有了,她会第一时间为旅客提供中转乘车方案。凭借娴熟的业务功底,李**让每位购票旅客都满意而归。

年过八旬的冯**是李**的“铁杆粉丝”。2020年7月的一天,老人来到售票窗口,购买**至云南某地的车票。老人浓重的地方口音让售票员一时不知所措。李**看到后,将老人请到值班席并询问情况。得知老人是去往云南方向后,她马上联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系统的同事帮忙确认地名。

距离老人目的地最近的是普者黑站,但**至普者黑没有直达车次。李**先帮老人购买了**前往昆明的车票,并查询到昆明开往普者黑接续列车的开行时间。现在,冯**每次出远门都会提前给李**打电话。用老人的话说,“李**就像自己家闺女一样”。

在做好售票窗口服务的同时,李**还将服务延伸到窗口外。2019年,李**偶然得知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部分赛事在渭南举办的消息。多年的售票经验让她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商机”。

随后,李**紧锣密鼓地走访**球迷协会,了解他们的乘车需求,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车站和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促成了**首趟“球迷专列”的开行。“球迷专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备受热捧,几乎趟趟爆满。热情大方的李**还被邀请走进赛场,成为“球迷专列”的代言人。

用心用情,最暖人心。热情温馨的服务,让李**所在的售票窗口成了**站的一张响亮名片。她总结的“细微服务、周到服务、参谋服务、忍让服务”售票差异服务法在全站推广应用,自己更是创下连续9年“零投诉”的服务纪录。

“以前微博搜索‘**站售票员’会出来好多人。现在一搜,全都是李**!”同事们纷纷为李**竖起大拇指。

奋勇当先争做“最佳教头”

始建于1934年的**站,承载了古城**八十七载的城市记忆,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也是全国少有的能通达全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车站。

作为全局集团公司唯一一个售票车间,**站售票车间承担着为全局集团公司客运系统培养售票业务骨干的职责。“最强大脑”李**责无旁贷地担任了“业务培训员”。

为提高车间职工的售票服务水平,李**一心扑到培训上:当班期间手把手地教、业余时间一句一句讲。几年来,李**带领的售票班组几乎将各级竞赛荣誉拿了个遍。

然而,班组业务学习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职工赵忻逸就是班组业务学习的一个“老大难”。由于性格急躁,学习客运规章对她来说十分困难;让年龄比自己小的李**教业务,赵忻逸也有一些抵触情绪。李**跟着她一起回家,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李**的诚意打动了赵忻逸。2017年,赵忻逸参加**铁路局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勤奋结出丰硕果,奋斗浇开幸福花。2017年至2021年,李**所带的徒弟中,获得局集团公司级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前八名的就有20人,她本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牌教头”。2018年8月,李**被聘为铁路总公司兼职教师。

2020年12月,由于优异的岗位表现,李**提职担任售票值班员,成为**站售票车间最年轻的班组“领头人”。

越是上坡越是勇,担子越重越要担。李**担任班组长时,正值万众瞩目的**站改扩建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一边运营一边建设的施工模式,给客运组织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车站改扩建工程一刻不能停,售票服务水平一点不能降。随着售票窗口升级为旅客综合服务中心,李**带领售票班组从幕后站到了台前,成为服务旅客的“颜值担当”。大家主动适应售票环境变化,加班加点做好售票服务工作,未发生一起旅客投诉事件。

今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将在**举办。细心的李**带领售票班组早早就开始服务准备工作:利用休班时间开展礼仪培训,提前默记市内各比赛场馆的乘车路线,梳理外地场馆乘车方案……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让十三朝古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快步迈进;作为古城**的亮丽名片,**站即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旅客。

初秋时节,雨后古城褪尽浮华,古老的丹凤门与现代化的**站北站房相映生辉。宽敞明亮的旅客综合服务中心里,李**站在服务台后,热情迎接着每一位旅客,恰似一朵绽放的青春之花。

是“优秀士兵”

也是售票业务的“最强大脑”

闪亮成绩背后

是李**在售票岗位

3000多个日夜的辛勤坚守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汗水和付出

描绘出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5

2008年,一座隧道开工建设,一位青年大学生毕业。走出兰州交通大学校门的韩**,来到****大山深处的大理至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原计划只有几年工期的建设项目因为施工难度不断延期。打通“世界最难掘进隧道”成为建设者们的执念,韩**坚守在横断山区,和隧道一起“成长”。

12年后的2020年,超级工程大柱山隧道贯通,“技术小白”韩**也成长为出色的铁路工程师。12年的青春、在大柱山隧道里的4000多天,执着、理性、乐观、自信的韩**成为这个时代铁路青年美好形象的代表。

韩**

中共党员,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曾获得中铁一局集团杰出青年、**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2年,青春无悔

横断山,路难行。位于四川**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险峻的山脉之一。

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百年里中国人在横断山以生命筑路。被联合国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从横断山脉边缘通过,而2008年开工建设、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

2008年的一天,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开向大山深处,韩**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半山腰的工棚。第二天清晨,他戴上安全帽来到大瑞铁路建设现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远方,他的同龄人正穿着白衬衫走进城市里的办公室。然而,对他来说,更大的人生考验还在路上。

大瑞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作为中缅铁路通道的重要干线,大瑞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开通后将结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从横断山脉腹部穿越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其恶劣的地质环境让建设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先是调整为8年,后又调整为13年,足以见得项目推进之艰难。

大柱山隧道一共穿越12条断层,在燕子窝断层,韩**和同事们24小时轮班施工,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平均每天掘进约20厘米。

“在其他地方,用手指抠都能抠这么长……”韩**说。然而这里是横断山脉,地质复杂程度超过了建设之初的预想。

在大柱山隧道里,有些区段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尽管放有冰块降温,但待2个小时以上,人的体力就会大幅消耗。7座抽水站的56台大水泵接力抽排隧道内部涌水,地质带来的涌水、突泥频繁发生,建设中的大多数时段,建设者们都在应对和清理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

**市**区水寨乡平坡村,奔腾不息的澜沧江边,时间一年年过去,韩**和同事们住的彩钢板房老化了,重建又重建……

打通全长14484米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是韩**的执念。

身边年年有人离开。“我也想过离开,可是这条铁路肯定得通。与其留给后面的人,为什么自己不成为那个打通的人?”对于坚持,韩**这样解读。

在努力打通大柱山隧道的第9年,一篇来自铁路记者的报道这样写道:“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钟的畅通……要付出13年的青春。”报道一推出就被几十家媒体转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热点。

韩**的这份执念和坚持在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收到了回报: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

一座隧道,12年,韩**和他的同事们从青春年少到鬓生白发。青山之中,这一份青春无悔如此震撼。贯通那一刻只有欢笑,没有艰辛。

掌子面,炼就真金

“水深火热”是大柱山隧道广为人知的施工环境。受澜沧江断裂带影响,大柱山隧道的涌水能轻松灌满21个西湖。这种围岩裂隙水最高涌水量可达每小时3300立方米,最大水压3兆帕。可以打透岩石的钻头,在这里有时竟然打不进去。“硬岩富水”四字,形象描述了施工地段的地质特点。

韩**和同事们在隧道掌子面水平钻孔,放入防水工业内窥镜对探孔内出水点、岩性进一步观察判定,制订了“远水近排、泄水降压”的施工方案。

在涌水掌子面附近,韩**和同事们打出50多个泄水孔,每个孔长50多米。总长度超过2500米的钻孔成功将掌子面涌水量从每小时3300立方米降至每小时150立方米,水压从3兆帕降至0。2兆帕。硬岩富水段顺利实现带水作业,掘进工作快速推进。硬岩富水段的这一泄水降压工法在大瑞铁路其他隧道得到了推广应用,并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工法。

韩**认为,现在再面对横断山脉的断层,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处理。“开始时我们太没有经验了。经验是在处理现场问题中积累的,特别珍贵、有用。大柱山隧道就是我的另一个大学,我在这里学习了10多年。”

韩**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加工了隧道二衬混凝土喷淋养护台车,接通水源后不需要持续盯控;自行设计加工了单线铁路隧道仰拱背模,**了单线铁路隧道空间狭小、仰拱及二衬矮边墙一体浇筑的难题。

对断层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方案和横断山脉地质特点深度思考总结后,韩**主持编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断层处理中采用的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隧道里,技术人员需要经常穿过“水帘洞”般的地段到掌子面查看围岩地质及出水情况。即使穿着雨衣,韩**每次也会全身湿透。这些地下水只有18摄氏度左右,他的身体每次都要承受冰寒的痛苦。

施工记录里写道:一次掌子面突发管涌,掌子面可能整体失稳,必须尽快使用袋装水泥封堵。现场作业人员不愿靠近,韩**抬起一袋水泥第一个冲到管涌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随后加入,最终化解了这次险情。

回忆这次险情,韩**说:“现场作业人员不敢靠近,是因为他们不懂地质情况,无法综合判断,担心人身安全;我懂、我能判断,所以我才敢冲上去。这不是我有多么大无畏。要冲上去,首先要确定人身安全没有问题。排在大无畏前面的,一定是‘安全第一’!”

这位“80后”技术带头人在施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智慧、理性、冷静和担当,留在了许多建设者的记忆里。

“兄弟团”,共克难关

“大柱山隧道的建设驻地在大山里,最近的集镇在8公里外:那是一条只有100多米长的小街,刚来时只有几个杂货铺,现在已经有小超市了。我最怕深夜手机响,手机一响,一定是现场有麻烦事了;机械日夜不停地轰鸣,人在隧道里常常不会想到隧道外的事情;一年回家乡乌鲁木齐一次,那里有父母、妻子,平时最怕知道他们生病;哪有什么娱乐,根本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韩**的语气里总是透着一种轻快,说上面这些的时候也不例外。

一个地方、一座隧道、10多年,为什么你能如此?面对记者的提问,韩**说:“不是我,是我们。我是我们。”然后,他说出了姜栋等一大堆名字。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不是我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因为粗线条、乐观,所以我们才能坚持下去,隧道才能尽快打通。”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待就是10多年。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辛苦,许多人比我更辛苦、更有压力……”

韩**一次次强调。

在铁路建设现场,“兄弟”这个词常常听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者的口中,这个词出现得更频繁。从开工到现在,进入第13个建设年头,青山和隧道中的并肩携手,漫长的建设时间和一次次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让他们成了感情深厚的血肉“兄弟团”。

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大柱山隧道通了,大瑞铁路开通运营就胜利在望。

大柱山隧道贯通后,建设难关渡过、“兄弟团”被打散。作为技术精英的韩**被分派到其他建设项目。

在大柱山隧道,韩**心怀“一定打通隧道”的执念,从见习生到技术员、隧道技术主管、工程部部长、总工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隧道工程技术管理者。“80后”韩**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大柱山隧道,而大柱山隧道也给了韩**非同寻常的回报。那段经历带来的成长,已让他在新的工作中成为同龄同业者的楷模。

青春只有一次

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韩**将宝贵的12年青春

奉献给了大柱山隧道

奉献给了中国铁路建设事业

他以“80后”的智慧攻克了难关

并将以理性、严谨、抗压、乐观

迎接新的挑战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6

姜**,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旅行服务公司**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带领团队不断丰富高铁餐食品种,推出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从瓜子、花生、火腿肠,到大虾、肥牛、鳗鱼饭,中国高铁实现“从追赶到领跑”,高铁餐饮也不断迭代升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旅行生活。

他为旅客倾心送上美味餐食,积极攻关高铁餐食课题,用心守护旅客用餐安全;他参与并精心打造**“高铁中央厨房”,使所在企业成为全路首家获得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的食品企业。他就是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旅行服务公司**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姜**。

精钻细研“家”的味道

10月21日12时许,G206次列车上,旅客吕女士用手机在“掌上**”小程序下单的“海珍品套餐”被送到座位。揭开包装,鳗鱼、腰果虾仁、红焖牛肉等菜品香气扑鼻,吕女士先拍了照片发朋友圈,然后惬意地品尝起来。

这款广受旅客欢迎的“网红套餐”正是出自姜**团队之手。近年来,他们坚持精品理念,精钻细研,不断丰富餐食品种,满足旅客多样需求。

姜**带领团队立足**美食特点,深入**各大菜品销售市场、各大线路高铁动车调研,对旅客餐饮需求及当地菜品销售情况、季节餐料变换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

着眼提升高铁餐饮生产工艺,他们潜心推出特色套餐、时令套餐、营养套餐、普通套餐四大套餐,极大丰富了旅客的餐食选择,打造出高铁餐饮“家的味道、家的感觉”。

“开发新菜其实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姜**说,当初尝试研发红烧排骨盒饭,结果把排骨全都炖烂脱骨了,根本没法用。后来经过反复尝试,采用先“蒸”后“淋汁”的方法,才将排骨完好无损地放进饭盒。

“试错”也常有意外之喜。一次,姜**在涮火锅中得到灵感,打算尝试研发肥牛盒饭。一开始团队并不看好,但在姜**的坚持下,肥牛盒饭试吃版出炉,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随后,他们丰富汤汁种类,研发出金汤肥牛、麻辣肥牛等多种口味,一经推出便广受旅客喜爱,成为高铁餐饮的主打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铁餐饮关乎中国高铁的声誉和形象,不能有半点马虎。”姜**从食品安全的源头抓起。食材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招标,采用优质原材料。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品控室,对原料农残进行化验,同时对盒饭进行抽样检验,把好食品生产安全关。

姜**紧紧抓住周末、暑运、小长假等黄金期,特别是打响“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以来,他带领团队结合线路地域特色,研究优化配餐方案,进一步丰富配餐品种,提高餐品销量,努力增收创效。

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鳗鱼饭、麻辣大虾、酱牛肉、熏鲅鱼、海带面等36种特色美食,口味从咸鲜、麻辣拓展到金汤、酸菜、咖喱等,融合川菜、湘菜以及日式料理的特色,让旅客在高铁列车上就能饱尝天下美味。

“精心精细精致、品味品质品牌”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让**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成为一流餐饮管理企业的标杆。该公司连续保持了“食安山东”年度示范企业称号。姜**因在行业内表现出色,被授予“中国饭店协会”食品安全管理师、中国美食营养师等称号。

创新提升餐食品质

做好高铁餐饮是门大学问。与平常做饭不同,在高铁动车上,盒饭经过微波炉二次加热后,要保持营养和色彩不流失,这是一大难题。

为此,姜**将食材搬进研发室,邀请100多名体验者对菜品进行品尝和投票,根据食客的切身体验,对高铁营养餐使用的菜品和工艺进行改进。

与此同时,姜**带领团队积极**“锁绿”难题,通过速冷方式锁住食品的营养和色彩,进一步提升套餐的色香味。由此,食材选用的范围大大扩绿色作文网展,高铁旅客的菜单中又多了西蓝花、莴苣等绿色蔬菜。

工艺流程的优化更是高铁餐饮美味的保证。“熟练工1分钟可以处理近30条小黄花鱼,平均每条鱼不到3秒。”姜**介绍,他们针对小黄花鱼、海昌鱼等海鲜特点,规范剪鱼时的下剪位置、下剪深度、处理标准。

此外,他还根据食材特点规范食品加工工艺流程标准,推出三步焖米法、分装定量勺、分拣台等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解决了封膜技术参数校订等问题,极大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

与供应高铁用餐的冷链不同,热链要保证餐品温度,对出餐、配送的速度要求极高。2017年,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7000份热链盒饭订单落在了姜**等人的肩上。“必须在盒饭装好之后2个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中。”对此,姜**团队专题攻关,完善热链套餐的生产模式,攻克了热链盒饭生产工艺、生产品类、生产流程等难关,顺利完成会议配餐任务,迈出了走向社会市场的第一步。

“高铁中央厨房”冷链盒饭的生产工艺,需在冷却区使用YW30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冷机和SW15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职工每日在低温环境中工作,虽然配备了暖手套、护膝、棉衣等保暖用品,但仍然治标不治本。

姜**决心进行技术革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他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在两台冷却机隧道口处加装封闭装置,减少冷气外泄,给现代化流水线戴上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口罩”,既解决了冷气直吹的问题,又极大减少能源消耗。

2013年,姜**所在的公司通过了QS(现称SC)认证,之后又顺利通过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成为全路首家获得此认证的食品企业,69项营养套餐生产标准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调理盒饭”行业标准。

倾力打造“高铁中央厨房”

10月18日,在**“高铁中央厨房”内,生产线稳步流转——海昌鱼炸酥出锅、米饭焖熟备用,烹饪好的食材经过分装、打包、检验、速冷等环节进入冷库。

姜**跟其他员工一样,包裹在严实的防护服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熟练地复查流水线上的盒饭,做入库前的最后抽检。

“别看我们这条流水线仅30多人,日产量最高能达到16000份。”从生产车间出来,46岁的姜**介绍道。

2017年,**“高铁中央厨房”在运营投产4年后迎来首次扩能改造。施工时间仅有1个月,任务繁重,姜**始终盯控在现场,协调大型设备入场及现场施工作业,对包装套餐冷却隧道进行优化改装。双胞胎儿子打来视频电话:“爸爸,你啥时候回家?想让你陪陪我们……”看着视频里的孩子,姜**忍不住哽咽。

扩能改造也带来了该公司餐饮产品的全面升级。他们不断拓展团餐热链配送市场,陆续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潍莱高铁开通等重大活动的配餐服务,热链业务逐步成熟。

2020年下半年,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战“疫”重中之重,姜**团队承担起**市区入境人员隔离餐的热链供应服务。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他们配置了臭氧离子发生器等消毒设备,每天晚上利用臭氧进行二次杀菌,为高铁餐饮上了双保险。

如今,**“高铁中央厨房”每日套餐产量从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的2000份攀升至8000份,最高时可达到12000份,推出的各类套餐得到广大旅客和社会团体的高度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姜**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我会始终站在高铁餐饮第一线,为旅客提供更多的美食美味,不断提升旅客出行品质和幸福感,为旅客出行更温馨、更美好贡献力量!”姜**说。

姜**用心探索“家”的味道

创新打造“舌尖上的高铁”

一道道美食

为旅途增色

让体验升级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篇7

姜**,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旅行服务公司**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带领团队不断丰富高铁餐食品种,推出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从瓜子、花生、火腿肠,到大虾、肥牛、鳗鱼饭,中国高铁实现“从追赶到领跑”,高铁餐饮也不断迭代升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旅行生活。

他为旅客倾心送上美味餐食,积极攻关高铁餐食课题,用心守护旅客用餐安全;他参与并精心打造**“高铁中央厨房”,使所在企业成为全路首家获得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的食品企业。他就是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旅行服务公司**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姜**。

精钻细研“家”的味道

10月21日12时许,G206次列车上,旅客吕女士用手机在“掌上**”小程序下单的“海珍品套餐”被送到座位。揭开包装,鳗鱼、腰果虾仁、红焖牛肉等菜品香气扑鼻,吕女士先拍了照片发朋友圈,然后惬意地品尝起来。

这款广受旅客欢迎的“网红套餐”正是出自姜**团队之手。近年来,他们坚持精品理念,精钻细研,不断丰富餐食品种,满足旅客多样需求。

姜**带领团队立足**美食特点,深入**各大菜品销售市场、各大线路高铁动车调研,对旅客餐饮需求及当地菜品销售情况、季节餐料变换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

着眼提升高铁餐饮生产工艺,他们潜心推出特色套餐、时令套餐、营养套餐、普通套餐四大套餐,极大丰富了旅客的餐食选择,打造出高铁餐饮“家的味道、家的感觉”。

“开发新菜其实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姜**说,当初尝试研发红烧排骨盒饭,结果把排骨全都炖烂脱骨了,根本没法用。后来经过反复尝试,采用先“蒸”后“淋汁”的方法,才将排骨完好无损地放进饭盒。

“试错”也常有意外之喜。一次,姜**在涮火锅中得到灵感,打算尝试研发肥牛盒饭。一开始团队并不看好,但在姜**的坚持下,肥牛盒饭试吃版出炉,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随后,他们丰富汤汁种类,研发出金汤肥牛、麻辣肥牛等多种口味,一经推出便广受旅客喜爱,成为高铁餐饮的主打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铁餐饮关乎中国高铁的声誉和形象,不能有半点马虎。”姜**从食品安全的源头抓起。食材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招标,采用优质原材料。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品控室,对原料农残进行化验,同时对盒饭进行抽样检验,把好食品生产安全关。

姜**紧紧抓住周末、暑运、小长假等黄金期,特别是打响“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以来,他带领团队结合线路地域特色,研究优化配餐方案,进一步丰富配餐品种,提高餐品销量,努力增收创效。

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鳗鱼饭、麻辣大虾、酱牛肉、熏鲅鱼、海带面等36种特色美食,口味从咸鲜、麻辣拓展到金汤、酸菜、咖喱等,融合川菜、湘菜以及日式料理的特色,让旅客在高铁列车上就能饱尝天下美味。

“精心精细精致、品味品质品牌”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让**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成为一流餐饮管理企业的标杆。该公司连续保持了“食安山东”年度示范企业称号。姜**因在行业内表现出色,被授予“中国饭店协会”食品安全管理师、中国美食营养师等称号。

创新提升餐食品质

做好高铁餐饮是门大学问。与平常做饭不同,在高铁动车上,盒饭经过微波炉二次加热后,要保持营养和色彩不流失,这是一大难题。

为此,姜**将食材搬进研发室,邀请100多名体验者对菜品进行品尝和投票,根据食客的切身体验,对高铁营养餐使用的菜品和工艺进行改进。

与此同时,姜**带领团队积极**“锁绿”难题,通过速冷方式锁住食品的营养和色彩,进一步提升套餐的色香味。由此,食材选用的范围大大扩绿色作文网展,高铁旅客的菜单中又多了西蓝花、莴苣等绿色蔬菜。

工艺流程的优化更是高铁餐饮美味的保证。“熟练工1分钟可以处理近30条小黄花鱼,平均每条鱼不到3秒。”姜**介绍,他们针对小黄花鱼、海昌鱼等海鲜特点,规范剪鱼时的下剪位置、下剪深度、处理标准。

此外,他还根据食材特点规范食品加工工艺流程标准,推出三步焖米法、分装定量勺、分拣台等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解决了封膜技术参数校订等问题,极大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

与供应高铁用餐的冷链不同,热链要保证餐品温度,对出餐、配送的速度要求极高。2017年,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7000份热链盒饭订单落在了姜**等人的肩上。“必须在盒饭装好之后2个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中。”对此,姜**团队专题攻关,完善热链套餐的生产模式,攻克了热链盒饭生产工艺、生产品类、生产流程等难关,顺利完成会议配餐任务,迈出了走向社会市场的第一步。

“高铁中央厨房”冷链盒饭的生产工艺,需在冷却区使用YW30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冷机和SW15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职工每日在低温环境中工作,虽然配备了暖手套、护膝、棉衣等保暖用品,但仍然治标不治本。

姜**决心进行技术革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他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在两台冷却机隧道口处加装封闭装置,减少冷气外泄,给现代化流水线戴上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口罩”,既解决了冷气直吹的问题,又极大减少能源消耗。

2013年,姜**所在的公司通过了QS(现称SC)认证,之后又顺利通过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成为全路首家获得此认证的食品企业,69项营养套餐生产标准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调理盒饭”行业标准。

倾力打造“高铁中央厨房”

10月18日,在**“高铁中央厨房”内,生产线稳步流转——海昌鱼炸酥出锅、米饭焖熟备用,烹饪好的食材经过分装、打包、检验、速冷等环节进入冷库。

姜**跟其他员工一样,包裹在严实的防护服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熟练地复查流水线上的盒饭,做入库前的最后抽检。

“别看我们这条流水线仅30多人,日产量最高能达到16000份。”从生产车间出来,46岁的姜**介绍道。

2017年,**“高铁中央厨房”在运营投产4年后迎来首次扩能改造。施工时间仅有1个月,任务繁重,姜**始终盯控在现场,协调大型设备入场及现场施工作业,对包装套餐冷却隧道进行优化改装。双胞胎儿子打来视频电话:“爸爸,你啥时候回家?想让你陪陪我们……”看着视频里的孩子,姜**忍不住哽咽。

扩能改造也带来了该公司餐饮产品的全面升级。他们不断拓展团餐热链配送市场,陆续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潍莱高铁开通等重大活动的配餐服务,热链业务逐步成熟。

2020年下半年,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战“疫”重中之重,姜**团队承担起**市区入境人员隔离餐的热链供应服务。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他们配置了臭氧离子发生器等消毒设备,每天晚上利用臭氧进行二次杀菌,为高铁餐饮上了双保险。

如今,**“高铁中央厨房”每日套餐产量从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的2000份攀升至8000份,最高时可达到12000份,推出的各类套餐得到广大旅客和社会团体的高度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姜**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我会始终站在高铁餐饮第一线,为旅客提供更多的美食美味,不断提升旅客出行品质和幸福感,为旅客出行更温馨、更美好贡献力量!”姜**说。

姜**用心探索“家”的味道

创新打造“舌尖上的高铁”

一道道美食

为旅途增色

让体验升级

推荐访问:乘务员 先进事迹 高铁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500字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范文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怎么写 高铁乘务员先进事迹简介 高铁乘务员优秀事迹 铁路乘务员先进事迹 高铁司机个人先进事迹 高铁乘务员好人好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