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实践研究

时间:2024-03-18 15: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实践研究,供大家参考。

2024年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实践研究

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民族地区的校本德育课程需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按照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学校发展情况等,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校本德育课程发展的正确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在构建和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校本德育课程构建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当前需要在准确分析校本德育课程构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发挥校本德育课程的作用提供支持,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概述

  1.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学校教师作为主体,按照国家和地区课程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实施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课程内容,按照办学理念开展的一种多样化,可选择课程开发活动。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简单来说就是由学校中教师编制、开展和评价课程的一种活动,实际上就是学校按照自身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为了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开展的一系列课程开发工作,包括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价。

  2.特点

  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地方或者是国家课程开发。同时,开发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需要根据国家或者民族地区制定的相应德育课程要求作为指导,将学校内外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此外,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并不单是某个教师或者某个教育专家的工作。最后,课程开发的实际目标主要是培养出具备良好民族意识和德性的新时期中学生。

  针对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可以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培养目标方面,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和德育国家课程开发存在一定的不同,国家方面的课程开发是基于本国公民共同价值追求开展的,其目的是保证人民能够在面对一般道德问题时,可以做出相似或者相同的判断,并且付诸行动,有着非常明显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适用性。而民族地区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则主要是在注重地区差异、学校环境、师生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仅重视一些基础的道德问题,也对培养学生拥有高水平的道德判断给予了关注。第二,课程目标方面,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其他学科的开发不同,虽然都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部分,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强调培养人的德性、道德素质,提升人的态度、价值、情感观念。而其他学科大部分都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工作。第三,课程管理方面,校本德育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或者选修类课程不同,德育在地方、国家校本课程的实际职责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界定,而活动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只是一种课程形式,在实际开发中,校本德育课程可以选择这些形式进行体现,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形态。

  二、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的积极作用

  1.在做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自身有着非常明显的深层结构特点,而爱、审美、价值观念的教育,是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结构中的深层文化,对于德育功能能否正确发挥、校园文化结构是否和谐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深层次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价值体现,需要作为一种常态任务进行落实。同时,针对德育,道德一种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属于责任意识,即德育归根结底是道德责任的教育。而通过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将尊重学生的自由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强化中学生的主观责任,使德育走出传统思想,尽早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实施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认同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真正发挥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2.为教师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德育内容

  不同的历史事件是传播民族历史以及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非常多的民族理论、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民族思维模式、文化认同体现出来。通过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能够引导教师进一步对民族文化进行认知,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实施深度开发。同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对案例展开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使自身更好的进步。案例教学活动具备非常明显的真实性、综合性、启发性等特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民族地区的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如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確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时,可以将民族中一些具备影响力的反面教材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开展辩证分析,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立足自身,从基本的言行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道德素养,构建科学、正确价值观念。

  3.改变德育不适用学生个体差异的现状

  针对德育工作来说,以往一般是通过政治课程、班主任开展的,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灌输的方式,即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学生主动性被抑制,缺少积极的参与感,最终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尤其是民族地区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命感,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德育工作的要求更高。而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准确构建和开发,并且积极落实在实际中,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构建中,满足自身在接受德育方面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基于民族特点的德育工作,也使教育工作与学生社会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学生可以接受更加真实的德育,真正改变统一德育模式下内容与学生需求、民族特色不相符的情况,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实现健康成长注入活力。

  三、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过程中体现出的不足

  1.构建路径单边化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通过这句名言也可以深刻体会到“知识是可以通过教这个途径实现”的道理,因此,针对美德或者是品德来说,也是能够通过“教”这个行为实现的。但是,这也不能完全说德育与德育知识的教授相等同,一味引导学生记忆相关的道德规范,显然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实践的初衷不相符,这也是当前课程构建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实际的课程构建过程中,部分校本德育课程会出现过于重视道德指令、民族知识等问题,造成课程朝着单边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种形式不仅对德育的多元化特征进行了否定,同时也不利于校本德育课程构建出更加立体、完善的结构体系。

  2.实施方式边缘化

  实际上,道德学习与语文知识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与语文教学不同的是,道德是无法直接教授的,而是需要间接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和了解道德的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继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民族地区的校本德育课程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合理施教,才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实际上,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自身学科领域中对于自身需要承担的德育责任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无法将德育内容真正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德育,同时也造成教学方式开始朝着边缘化发展。

  3.课程内容变异化

  针对德育工作来说,想要真正构建合理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不能够仅仅将其所具备的内涵传递给学生,还需要动态化地将其变化后的形式、内容传递出去,要在保持一定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德育内容、方法等的进步。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学校中开发的校本德育课程虽然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实现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但在实际选择融入方法的过程中,会直接将内容嫁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校本德育课程的本真属性没有给予重视,造成课程缺少应有的德育效果,对于实践效果非常不利。

  四、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的策略

  1.结合本土实践,提供广阔空间

  在攻坚校本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变以往课程构建中存在的单边化缺点,需要将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融入本土化德育实践中,为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寻找全新的出路。首先,需要将校本德育课程作为连接学生和本土化德育内容的一个桥梁,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了解在民族地区德育体系下风俗习惯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本土德育生活进行感悟。其次,民族地区的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中,要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了解和学习本土德育内容的一个途径,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中,需要积极融入本土化德育内容,包括言行、事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最后,民族地区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要为学生接受本土化德育提供指导,学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确保自身站在道德制高点,确保和学校、地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和维持道德敏感性,实现对本土道德实践内容的有效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德育工作走出课堂,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2.融入语言教育,提供基础支持

  为了能够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边缘化问题,改变德育过程中教育作用不断降低的情况,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积极将民族语言教育融入其中,为课程实施提供基础的语言支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国家重视主流文化教学的情况下,明确民族语言的价值,理解不同地区或者民族之间在语言学习、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且在课程中为多样化语言教育提供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校本德育课程的“特殊性”,还可以确保更多的学生接受、认可和理解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自觉利用民族语言展开教学活动,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践,发挥民族语言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保证能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3.谨守相关准则,保证教育效果

  针对民族地区中学的校本德育课程构建,想要真正确保课程能够更好的实施,并且将校本课程与民族特色、学校特色充分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将权变思想准则坚持到底。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课程实施朝着僵化和异化的方向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施效果。首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时间维度问题,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与时俱进情况,确保教育内容能够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真正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其次,要对地域特点进行充分考量,注重权变思想的有效运用。如采用与本民族价值准则普遍适应性较好的课程,而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的地区,则可以在考虑如何将不同民族之间价值追求进行协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德育课程。最后,要充分考虑人本工作,即实现与学生的和平对话,不管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是哪个民族的学生,都需要尊重个体特点,使学生能够平等地与教师展开交流,确保能够落实有针对性的校本德育课程,为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提供支持。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并且积极落实在实践中,是保证德育工作能够准确开展并且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民族地区各个中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构建中,需要通过结合本土实践、融入语言教育、遵循相关准则等途径,为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提供支持。以此保证能够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将德育工作落实在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中,为培养学生实现综合、全面、健康的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建文《浅谈甘南藏区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新课程》2018年第10期。

  [2]侯馨茹、祁进玉《地方性知识融合学校道德教育教学的初步探讨——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3]陈兴中《浅谈西藏牧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0期。

  [4]闫向锋《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校本开发与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思考——以静宁县文萃中学为例》,《新课程》2021年第4期。

  [5]杨勇诚、徐峰《“成己达人”目标引领下的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以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为例》,《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1期。

  [6]王同《基于汉藏合校办学模式的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辽宁教育》2021年第4期。

  [7]张磊、赵菁、杨子《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在校本课程中利用》,《神州》2020年第34期。

  [8]国建文、傅淳华《民族生活叙事:民族地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境脉》,《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11期。

  [9]国建文、傅淳华《民族地区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探析》,《中国德育》2017年第23期。

  [10]张增《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實施的实践与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上一篇:关于德育教育格局中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构建民族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实践研究 校本 德育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