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4篇

时间:2022-07-31 14: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4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篇1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极不平凡之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穿越惊涛骇浪,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年是个大灾之年,灾害波及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经济,所有国家无一幸免。而在年度经济全球大考中,中国脱颖而出、傲视群雄,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能够取得这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经济耀眼答卷,其“密钥”是什么呢?

  为此,央视新闻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党中央权威、人民至上、制度优势、科学决策、科技自强。这一答案准确明了,有理有据、毋庸置疑。笔者以为,尤其是“人民至上”更是中国经济成功“密钥”之“密钥”。

  人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辛亥革命成功后,当时的中国人民其实已经把机会给了中国国民党;可事实证明国民党不仅无力承担起振兴中华的民族重任,而且还一再违背人民意愿、辜负人民期望。因此,人民才又把希望寄托在了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身上,这一选择最终成就了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为力证人民选择的正确。无论是在抵御外患、推翻国内反动统治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坚定奉行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譬如,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上,坚持围绕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开展;应对各种灾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中华民族重新换发了青春,站了起来、富了起来,甚至逐渐强了起来,而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说,中国共产党自获得人民选择以来的所作所为,以及在其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党和人民心相印命相连战必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中外事实证明,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如果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很难得到人民支持而经久不衰的。因此,只要把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密切结合,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命运相连,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至理名言。所以说,中国经济的成功,“密钥”固然很多,但“人民至上”更是其成功的“密钥”之“密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篇2

  “极不平凡”的“不凡”之处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明确了“时间表”“任务图”,对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大考,中华民族交出了让人民、让历史满意的“时代答卷”。也正是在这“极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之中能够“逆行而上”的“根本”所在。

  我们的“根本依靠”在于党中央权威的正确指引。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挫折险阻的重要法宝。面对经济下行、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诸多大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各项战役的重大胜利,在不平凡之中书写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不凡”之处,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无比正确的,也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风险面前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我们的“根本前提”在于人民至上理念的深润于心。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不论是防汛抗洪还是市域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始终将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牢记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依靠人民更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在发展中,要始终高举人民至上的伟大旗帜,厚实为民初心、保持为民恒心,赢得群众支持。要带着真挚感情推动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发展,在长期向好的发展中不断加热“民生温度”。

  我们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优势汇聚的磅礴力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中国人民自己知道。庚子春节疫情突至,打乱了春节到来的喜悦。疫情之下,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紧缺物资被源源不断运抵灾区,物资供应得到充分保障。危难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举国同助,汇聚起了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战“疫”之胜已充分证明,我们选择的制度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的“根本方法”在于科学决策创造应对的顺势而治。方法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在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手抓精准脱贫攻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科学决策、顺势而治,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疫情之胜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思考,那就是要善于把握客观大势,提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善于应形势变化需要调整工作重点,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发展动能的培育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

  我们的“根本支撑”在于坚定科技自强的探索精神。“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主创新,都更加需要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历史充分表明,科技创新必须依靠自己,也只能依靠自己。一方面我们的高铁、核电、航天等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停滞不前必将丧失发展机遇,这个主观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进程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窘境,这个客观条件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此,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注重科技人才培养,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科技创新竞争新优势。要实施重大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紧盯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批“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不以年龄论英雄,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篇3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篇4

  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心得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