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2 13: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完整文档)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红色精神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所要传承的,我们可以通过重温红色故事来感受这种红色精神。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会师(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三篇)。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三篇)。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1943 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白阳珍,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村人,1872 年出生,1933 年参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梁第一个农民联合会——金岔沟农民联合会主任。那时,他已 61 岁。

 在南梁根据地开创前,白阳珍一家酷受地主老财和团丁土匪的剥削和欺凌,靠开点零星荒地和租种地主部分薄田度日,稍遇年馑,全家老小便只得靠采集野果、野菜充饥,尽管如此,他还时常接济比自己更穷的邻居和乡朋。1928 年,陇东大旱,村民饥饿难耐,白阳珍积极鼓动村民们同地主豪绅斗争,说:“饥荒年,人命关天,饿死的人都是胆小的,他们(指地主豪绅)为富不仁,就应硬来!”在那场闹饥荒的斗争中,白阳珍勇于反抗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以后,大家每有拿不准的事,都来找他商量。

 后来,刘志丹在南梁组建起一支革命武装,吓得地主和反动民团惶惶不可终日,广作欺骗宣传,称这支革命武装为“土匪”,村民们也个个胆战心惊。白阳珍不偏听偏信,处处留心打探情况,并把探听到的情况告诉给村里人。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后来游击队在南梁乡荔园堡一带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严明纪律,使群众进一步受到了实际教育,都说他“人老见识广,说话都是有准儿”。从此,群众见了游击队不但不躲避,还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游击队”。

 1933 年 10 月下旬,张策、习仲勋等受陕甘边党的指示,来到南梁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准备工作,经常在白阳珍的家里落脚。在张策等人的指导下白阳珍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协助张策在荔园堡附近组织和发动群众。他不顾年老体迈,走遍荔园堡川的庄头院落,挨门挨户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联络农民积极分子。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梁地区第一个贫苦农民自己的组织——金岔沟农民联合会,白阳珍被推选为主任。当时缺乏革命骨干,他还

 让儿子白天章参加革命,并时常叮嘱儿子:‘“要把革命的事干好哩,就是掉脑袋,也应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当时,农民赤卫军没有武器,他就发动群众搜集废旧铁器,同乡邻赶制红缨枪和大马刀,发给赤卫队。白阳珍一心为革命的行为,曾受到当时陕甘边区负责人的的多次表扬。

 南梁一带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震慑了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反动武装。1934 年春,国民党地方军阀仇子康部和庆阳谭世麟民团千余人向南梁发动大规模“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主力红军转移外线作战。4 月 28 日,敌人进占荔园堡,大肆烧杀抢掠,搜捕革命干部和红军家属。那天下午,一部分敌人径直向金岔沟扑来。这时白阳珍正在后沟组织群众转移、坚壁物资,闻讯后,迅速布置群众转移,自己留下收拾现场。不一会儿,只见前沟尘土飞扬,敌人的马队涌了进来。白阳珍看到群众刚躲过敌人的视线,还没走远,十分焦急。情急之下,他故意跑出村子,向沟台对面的一条小河沟跑去,敌人果然发现了他,一窝蜂向他扑去。白阳珍被捕了,群众脱险了。

 敌人把白阳珍捆绑起来,关押在阎洼子村的一孔窑洞里。当他们得悉被抓的就是白阳珍后,如获至宝,先后用压杠子等酷刑逼讯他,企图从他口中掏出急需的情报。白阳珍年老体弱,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强忍剧痛,英勇不屈,拒不回答敌人的任何审问。无奈之下,谭匪在 1934 年 5 月 4 日佛晓逃窜前,用铡刀将白阳珍杀害,那年他 62 岁。

 白阳珍牺牲了,他在党的指引下,晚年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投身于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革命做了许多重要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黄昏颂”……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镌刻在高耸的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上,也深深铭刻在每个华池儿女的心里。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六篇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六篇

  那些优秀的故事,在吸引学生去了解其中发生的事情时,又往往能把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教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下面了来看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六篇。

  少年游击队

  1934 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朱德的扁担

  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

 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 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 年 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 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 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 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 15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 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 14 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

 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小学生讲红色故事 《鲁北“刘胡兰”》 在鲁北大地上,有一位“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她跟刘胡兰一样伟大而光荣。她的名字叫周桂兰,牺牲于 1946 年 7 月 6 日,比刘胡兰烈士牺牲时间早半年。

 周桂兰于 1927 年出生,12 岁随父母逃荒来到垦区荆条岭村,16 岁参加了识字班、妇救会。在 1945 年春节后的大参军运动中,她带头报名参加了革命队伍。入伍后,她在民丰区妇救会工作,是当时民丰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不久,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周桂兰被调往渤海区各救会四分会工作队,在无棣县统一学习后,进驻阳信县二区纪家大庄一带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纪家大庄社会关系极其复杂,国民党残余及土匪经常出没,横行乡里,恫吓群众,给土改试点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年仅 19 岁的周桂兰,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深入群众,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很快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1946 年 10 月,10 名土改工作队员在纪家大庄小学校遭“还乡团”高炳卿/部包围,工作队员们发现敌情时已来不及从正门突围,便从房顶撤退,周桂兰与农会会长纪文忠、工作队员王立林等 6 名队员突围不成,落入敌手。敌人为了得到情报,对 6 名工作队员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在一无所获后,就把他们带到该村东南角的乱葬岗处,砍死了5 名男队员,接着又把血淋淋的屠刀按到周桂兰的脖子上,威逼说:“他5 人就是你的样子,快说吧!不说,也砍了你。”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周

 桂兰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她痛斥道: “你们这些畜牲听着,要杀要砍由你们,想从我嘴里得到什么,那是痴心妄想!” 凶残的敌人仍不甘心,把周桂兰押到 15 里外的河流乡祁家村继续逼供。敌人对她时而威胁利诱,时而进行惨无人道的人身摧残,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这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丧心病狂的匪徒见从周桂兰口里得不到什么,便把她押到村北围墙外活埋。周桂兰面对深坑,毫不畏惧,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 19 岁的生命。

 《大义凛然刘秀英》

 “山西有个刘胡兰,临朐有个刘秀英,革命意志坚如铁,宁死不屈女英雄。”在临朐县冶源镇南杨善一带,至今传颂着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刘秀英的光辉事迹

 刘秀英是冶源镇南杨善村人,出生于 1930 年,她的家乡是临朐党组织的“摇篮”。她从小就受到党的教育,革命的种子早早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刘秀英 7 岁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小小年纪的刘秀英就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勇敢地和大人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1945 年,家乡解放了,年仅 15 岁的刘秀英因为思想进步,革命热情高,被推选为妇女识字班班长。她带领妇女们晚上学文化、演节目;白天碾米、磨面、做军鞋,支援前线。县委号召村民参军支前,刘秀英就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常常忙得顾不

 上吃饭。

 1947年7月,临朐战役打响后,华东野战军某部驻进刘秀英的村庄,村里的男劳力抬担架、上前线,她就组织妇女护理伤员,为战士缝洗衣服,日夜忙个不停。那些日子,是她最忙碌、最兴奋的时光。

 临朐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和地方武装暂时转移,国民党武装分子及逃亡在外的地富恶霸及伪顽分子组成“还乡团”窜回临朐,反攻倒算,进行疯狂的阶级报复,一时乌云翻滚,腥风血雨。这期间,党组织安排刘秀英担当掩藏武器、文件的任务。她和弟弟刘仲文连夜把 7 支步枪藏到麦糠囤里。她感到不放心,又把枪支转移到水井里。夜里,在荒郊野外露宿,仍念念不应所藏的枪支, 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便领着弟弟冒雨回村观察动静。返家途中,不幸被“还乡团”头子刘兴起、衣瑞三所带的“还乡团”捉住。残暴的敌人先是将她踢倒在,用枪乱捣,后又剪去她的辫子,反背着手绑起来,吊在村外枣树上拷打,逼问她: “你把解放军的枪支和文件藏到哪儿了?”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敌人又问她:“你为啥要给解放军做事?”她回答道:“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和老百姓心连心!”敌人把她打得遍体鳞伤,也没有从她口里逼问出掩藏枪支、文件的地方。气急败坏的敌人用铁丝穿透她的锁骨,将她押至临朐县城。

 9 月 9 日,“还乡团”把她吊在梁上,百般摧残,拷问她:“你们村里谁是共产党?”她的回答依旧是“不知道!”敌人又引诱她:“只要你说出枪支弹药藏在哪里,就马上放你回家。”刘秀英说:“枪支弹药是解放军用来打你们的,我能告诉你们这些坏蛋吗?妄想!”敌人又问:“你以

 后不要给共产党办事了行吗?”她答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女孩,竟如此勇敢、坚强。

 9 月 10 日,“还乡团”用铁丝穿着刘秀英的锁骨到处游街。随后,敌人又用尽了各种酷刑,刘秀英数次昏死。但不管敌人如何威胁利诱、严刑拷打,她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还乡团”将包括刘秀英在内的 96 名中共党员、干部、民兵分 3 次杀害,填入县城新华路文庙井中,井内三层人三层石头,上面再用土石填满砸平,制造了临朐县骇人听闻的“文庙惨案”。刘秀英牺牲时年仅 17 岁,是死难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刘秀英和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牺牲在同一年,在临朐境内被誉为刘胡兰式的英雄。正如她的弟弟刘仲文在回忆录中所写:“为党为国秉忠心,气节坚贞为人民;头颅虽断英名在,雨露永沾亿万人。”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