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10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完整文档)

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5篇

【篇一】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对我们党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认为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重要论述,阐释“四个伟大”的时代内涵,对于增强全体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夺取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

  作者简介:吴小卉,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83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来历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和强国。我们中华民族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进入了发展盛世,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此外,幅员辽阔也是盛世中国的一个重要标识。唐朝鼎盛时期,中国疆域版图达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国土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其次,古老的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6世纪以前,在300项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中,我们中国人创造了175项,也就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其中的1/2。再次,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多个盛世时期,我国的经济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1/3。只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主权,掌握着中国最主要的工业资源。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国一直没有能够振兴起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是从孙中山先生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演变而来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
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也明确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内容。

【篇二】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史(极简史)


0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重要内容

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立党的纲领。

3.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选举产生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历史意义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0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重要内容

1.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

2.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大会之后开始采取群众路线方法。

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0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报告。

重要内容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

历史意义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0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重要内容

1.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2.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

3.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

历史意义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05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重要内容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历史意义

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06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重要内容

1.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2.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历史意义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0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重要内容

1.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2.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

3.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

4.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历史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0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重要内容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意义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09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

重要内容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10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 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

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历史意义

宣告“*****”结束,重申在20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

重要事件

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重要事件

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历史意义

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重要事件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历史意义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名,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1.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历史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重要事件

1.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3.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重要事件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14日胜利闭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重要事件

1.***担任十九大报告起草组组长。

2.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3.确认2280名代表资格有效。

4.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篇三】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浅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
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0期

        [摘 要]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的优秀政治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以突出体现,有其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也蕴涵着鲜明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担当精神 表现 原因 内涵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04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和讲话中强调党员及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更是提出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担当精神,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让担当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这既坚定指明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战略意义,又深刻反映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这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有了更为鲜明的时代表现。

        1.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攻坚克难。

        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发展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深入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在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推动人民生活的改善,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政治担当。

        2.承担国际责任,提高国际影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时代”。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共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共赢;
G20杭州峰会、厦门会晤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成共举办,在国际社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赢得广泛赞誉,中国在共产党担当更多世界责任的进程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贡献中国智慧,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的大国担当。

        3.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面对党建宽松软的状况,坚决落实党的政治责任。自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面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勇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纠正四风问题,落实巡视制度,实现了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在打老虎、拍苍蝇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角色担当。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视担当精神的原因分析

        在96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铸就了不怕困难、勇于斗争、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对担当精神的弘扬,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1.担当精神源自于中华民族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

        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白手起家,攻坚克难,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在伟大实践中铸就的担当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光荣传统,是担当新时代历史重任的历史根源。

        2.担当精神反映出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使命的时代诉求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时代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一阶段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在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为担当精神的呈现注入新的时代诉求,承载着党对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的庄严承诺。

        3.担当精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坚定信心。

        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是源于历史的,立足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惧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直面社会矛盾,承担国际责任,是拥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拥有坚强的群众基础,从而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中国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动力源泉。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

        2012年,***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承担三大责任,即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重托,带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是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

        1.坚持国家至上,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剪短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改革处于攻坚区和深水区;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遭遇着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新时代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必须首先担当起国家发展重任,**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各项事业中冲锋在前,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人民的幸福有赖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敬业奉献。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着力改善民生,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做到为民依赖、为民分忧,在担当作为中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执政能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共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新时代,党内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执政能力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中国共产党强化担当精神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坚决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每一名党员也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形象,忠诚尽责,为党担当。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

        2.陈子季.科学谋划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治国力争风格和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

        3.陈晓凯.从“三大责任”看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3).

        4.杜飞进.让担当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论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J].邓小平研究,2016(5).

        作者简介

        杨晨(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汉,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四】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作者:何毅亭
来源:《学习活页文选》2017年第61期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报告全面总结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提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新要求。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党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也昭示历史担当者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为人类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各式各样的尝试。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历史呼唤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一经成立,就義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根本障碍。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篇五】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鸦片战争后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文化上,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社会上,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
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
;..

.
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3、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的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坚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的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奋斗史 新时代 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谈谈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百年党史视野下的新时代青年奋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