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党课下载 不忘初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五个关键

时间:2022-11-09 13: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文章概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扭转重理轻文、重专业轻素质教育的局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高校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改善教育评价标准。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后天形成的体现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意识的内在品质。它是建立在人文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吸纳人类优秀文化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具体表现在人的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思想品位、心理素质、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一般来讲,人文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通过人文知识和人文方法的传授与掌握,陶冶人的人文思想,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其本质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将人类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素质或个性品格。

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促进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融通发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人文素质注重的是指导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它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所在,它能够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强烈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等;良好的人文素质也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产生的内在动力因素,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乐于奉献和创造;人文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大科学(或曰复杂科学)本身文理渗透、融合,使得科学技术的研究越发需要涉及更多的人文元素和知识,需要多学科的集成和团队精神,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喊了许多年了,各高校也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比例上有所增加。但似乎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健康发展的仍然还是一些前提性基础性的方面未得到真正解决。换句话说,问题的症结远还不在于人文素质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在于人文素质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培养?即基本的认识和态度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使得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少特色

从当前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看,多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模式相同,个性不鲜明,不注重自身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势和自身的特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现象,同时具有所有文化现象的共性。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管理上都是遵循社会所需,这就反映出多数高校在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上有相同点。在“整齐划一”的理念和模式下,“千校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例如,部分理工科院校盲目模仿文科高校的人文教育做法,按照文科高校的思路安排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使人文教育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效果并不理想。

2、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现象严重

在高校多年的教学课程设置中,理工科专业课程所占比重比较大,师资配备都比较强,而人文科学被置于比较次要的位置,无论在课程设置、内容比重,还是师资配备都比理工科薄弱。因此,造成了课程重视偏差的问题,形成了轻文的教育状态。许多高校虽然给理工科学生开设了一些人文知识方面的概论、原理、通论、导论、通史、专史、断代史等课程,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这些课程所配备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往往以硬性、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养成被动、懒惰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这些理论的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再加上部分理工科学生认为学习理科知识和技术是有前途的,而学习文科知识和培养人文精神是缺乏实际价值的,从而导致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的衰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3、应试教育体制、观念的不利影响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及观念长期存在,使得家长、学生、学校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超过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缺乏内在体验,只会应试,不会应用。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这就导致专业划分过细,学科单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单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体系无论在学科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过分注重实用性,表现出片面的功利性和短期行为,使科学、教育、文化受到了整体性的损害。现今人文素质教育变得如此艰难,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的弊端、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缺陷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所致。

4、市场经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现今社会由于经济价值观念的普及和被重视,商业化的倾向充斥着整个社会,正义、良心、人道、理想、真诚、信仰、道德等少被提及。市场经济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它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以价值来衡量任何事情,它的负面效应引导着人们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看重功利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市场经济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高校中某些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有影响的,使他们的观念变得世俗、功利。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1、徹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科学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或唯科学主义的教育,而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只能提供知识而不能提供智慧,人文教育则能使大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获得理性的升华,能使自我发展进入真、善、美的境界,它能长远的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为,科学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教育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

2、扭转重理轻文、重专业轻素质教育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时代,高等教育已演变成一种宽口径的素质教育。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将超越计划体制对人才的单纯专业要求。如果学校只仅仅局限于专业教育和科学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养成,那么学生就很难得以全面发展。目前大学生重理轻文、重专业轻素质的现状,迫切需要把人文教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通用课,同时改变原有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热情,提升人文感悟能力。为了适应现代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并驾齐驱的时代要求,学科发展既要高度分化、又要高度综合的趋势,高校必须具备能涵盖自然、社会、人文等三大学科领域的综合化学科结构,开设一些具有通识教育功能但与专业学科或方向无关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作为必修基础课。在理工科院校课程结构上,学校除了抓好“两课”教学和必修的职业道德课之外,还应开设大学语文、东西方哲学、中国历史等课程,辅以美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选修课,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感悟,产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获得能力等。高校教育环境包括校貌、师貌、校纪、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学术氛围,以及职工、学生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等等。良好的校风、校貌和高尚的师德以及学术、文化氛围组合起来会构成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能促进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提高,还能对大学生的德与行产生积极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在突出科技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素养环境的营造。如开设一些中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名师讲座,开展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校园文艺活动,建造人文景点和艺术家塑像等。因此,为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4、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传承者,是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创新的关键,在学生思想文化观念的形成中占主导地位。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然而,近些年来,包括人文社科教师在内的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人文素质低、修养差与教师有必然联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此,高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

5、建立高校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改善教育评价标准

人文素质教育搞得如何,最终要体现在大學生的人文素养上。有效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对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标准除专业考试之外,可以通过面访、小论文等方式让学生抒发自己对社会现象的领悟,以及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将其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表现作为参考,如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奖学金评定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试分数固然重要,但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这几个问题仍然是关键,不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口号或形式,即使是开设再多的人文课程也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因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是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在认识到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存在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深刻反省我国现有的人文教育模式,改进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做出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唐英,王洁,张雪永,汪铮编著.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8.

[3]陈荣华,吴亮.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

[4]陈再平,汪涛.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J].文学教育,2011.

[5]杨发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8).

[6]王彩霞,张君,蔡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 (6).

[7]张凯,王建华.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8]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7) .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人文 关键 大学生